“假阴性”频频发生 核酸检测面临挑战
- 2020-02-13 11:09:552764
来源:化工仪器网
【仪器网 生物医药】据央视新闻获悉,2月11日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015例(湖北1638例),截至2月1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8800例(其中重症病例82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740例,累计死亡病例111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4653例,现有疑似病例1606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51462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5037人。
在庞大的数据面前,如何快速准确地确诊病情,是防控防疫中关键的一环,在这个关键环节中核酸检测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所谓“核酸检测”中的核酸其实就是DNA和RNA,分别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nucleotide),核酸通常位于细胞核内,负责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和传递。核酸检测,是指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检测临床样本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病原体核酸,从而诊断患者的感染原因。
可是近日关于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的报道屡见不鲜,据新京报今日报道,某医院出现一名3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据南方周末《谁是“假阴性”新冠肺炎病人》报道称在杭州一所医院,有个病人测了6次核酸都是阴性,直到第7次才测出阳性。
核酸检测的假阴性率这么高,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试剂盒检测是pcr扩增原理,将原来的rna病毒逆转录成dna链以后,再循环扩增,后检测。循环扩增的循环数应该是按标准操作流程固定的,因此,当初始的底物非常少的时候,循环扩增以后的dna可能达不到检测阈值,就会造成假阴性。有些患者所携带的病毒本身量就很少,那么,想要采到足够检测的量,就很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现象。
此外,核酸检测的假阴性率受采到的患者样本的影响,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对检测样本的采集,样本的种类里有上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下呼吸道样本(深咳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血液标本,血清标本,后来又增加了粪便、肛拭子。在大多数样本中,下呼吸道样本中病毒多,易检测出来,但因为操作的肯困难性大多数现实情况都是上呼吸道采集的样本。
并且,新冠状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容易死亡和降解。在采到标本后运送到实验室检测的过程中,若是没有低温保存,受到标本保藏、运送等影响,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
甚至在检测的过程中,也因为核酸检测操作复杂性对技术要求极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保护从事检测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会先将病毒进行高温灭活后再做后续实验。但是这个灭活后再检测的过程,也会让阳性率降低。
不可否认,检测试剂盒的质量也是造成假阴性的原因之一。国家药监局为应对疫情加急审批部分试剂盒用于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市面上也有厂商在加急自主研发试剂盒,由于时间仓促,试剂盒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检测结果。
综上种种因素,目前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可能偏低或不稳定,造成假阴性率的可能性升高。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教授呼吁将CT影像学检查结果纳入确认诊断标准,在目前情况下很有意义。也可以将核酸检测与CT影像相结合,将CT检测作为排查疑似患者的主要标准,及时对所有疑似患者进行收治。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进行重复的核酸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试剂盒生产企业的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携起手,肩并肩,不惧风浪,直面挑战,让我们共同迎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