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提防农残和霉菌 检测技术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2018-11-28 10:05:205495

来源:中国仪器网 作者:禾春

  【中国仪器网 食品检测】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健康,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根据我国粮食卫生标准的规定,粮食必须检测三类指标:农药残留量;霉菌毒素含量;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上篇《土壤污染威胁粮食安全 科学仪器前来“把脉开方”》当中,小编已经重点分析了土壤污染可能造成的粮食安全风险。本篇,小编将继续分析农药残留和霉菌毒素可能产生的危害,看看科学仪器如何继续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拒绝滥用误用 科学施肥杜绝农残
 
  一提到粮食安全当中的“头号元凶”,很多消费者反应可能就是农药残留。一般来说,农作物上的农药化肥主要有两大来源,其一是土壤中残留的,其二是种植过程中生产者添加的。上篇已经提到了土壤检测,农药化肥的残留量也是指标之一,因此本篇重点谈谈生产者添加的农药化肥。
 
  目前,无论是土壤污染问题还是粮食安全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元凶”——农药化肥。农民对于农药化肥的滥用,已经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质量安全,甚至造成土壤、水源等环境资源的污染。可以说,农作物之所以会产生农残问题,绝大多数是因为农民乱用和滥用高度、高残留的农药化肥造成的。轻则农药化肥附在农作物表面,重则通过根茎进入农作物内部,引起农残超标。采用农残检测仪可以测定农作物是否含有农残残留,并且测出残留量是否达标,便于有关部门对农作物产品的质量进行把控。
 
  不过,仅仅凭借科学仪器进行检测,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科学合理地施肥才能治本。作为监管部门,有关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尤其是对农药、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信息进行追溯,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无论是生产者还是使用者,都应当接受有关单位的监管。比如,生产者不得制售假冒伪劣或者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化肥,使用者一定要去证照齐全的农资经营单位购买农药化肥。在使用方面,农民应当积极学习施药、施肥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接受或者寻求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对于不同耕地和作物进行“对症下药”。
 
  警惕霉菌污染 检测技术助力有效防控
 
  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粮食在储藏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发霉变质而无法食用。实际上,这就是粮食常常遭遇到的另一种污染——霉菌毒素。科学家指出,霉菌毒素可以形成于田间收获时,也可以形成于收获后,关键在于粮食的储存是否得当。一般来说,较高的湿度和温度都是有利于粮食中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产生的环境条件。因此,人们在储藏时需要降低粮食的含水量以及环境温度,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
 
  当然,粮食看起来是否发霉变质,在进入市场之前都需要接受霉菌毒素的检测检验。目前,霉菌污染粮食的主要机制包括菌体污染和毒素污染。干片培养法、荧光分析法、微生物活性测定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法、高光谱成像检测法等技术,都可以用于菌体污染的测定。此外,现在国内外也开始研究和采用电子鼻仿生系统检测法,根据微生物代谢特性快速检测粮食的早期霉变。而毒素污染的主要检测方法则包括薄层色谱分析法、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等色谱法,以及荧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生物传感器法等免疫分析法。各种技术均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当然,现在不少科学家也在探索和改进检测技术,以满足更高的检测要求。
 
  猪牛肉注水可以改吃鸡鸭鱼肉,鸡鸭鱼肉兽药残留可以改吃蔬菜,蔬菜农残超标可以改吃水果……对于“无所不吃”的中国人,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以化作食材,入国人口舌。一类食材出现安全问题,换另一种食材接着吃便是。但是粮食截然不同,大米、面粉的味道虽然一成不变,但却始终牢牢占据国人的口舌。有一天,连大米都不能放心吃的时候,国人又怎么可能相信食品安全。保证粮食安全就是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科学仪器是好的利器。

上一篇:土壤污染威胁粮食安全 科学仪器前来“把脉开方”

下一篇:将“人造肉”送上餐桌 科学仪器培育不寻常的肉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