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诞生》呼唤回归演技 仪器圈也需要这把“照妖镜”
- 2018-01-26 11:23:273840
来源:中国仪器网 作者:禾春
【中国仪器网 本网原创】历时三个月的演技类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于1月20日精彩落幕。这一款融合着创新、话题及负面争议的节目一经播出就不断登上热搜,让观众大呼“演技炸裂”的同时,也掀起了影视行业对于“何为演员”的讨论。
演员的诞生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流量明星”取代了“演员”在行业中的地位。一众毫无演技的“流量小生”、“流量小花”霸占着荧屏和资源,沉浸在粉丝的狂热追捧和媒体的疯狂造势中,忘却了自己身为一个“演员”应该有的“自我修养”。如今在许多人眼里,“演员”已经变成一种盈利渠道,除了那些真正想演戏的人,这个行业并没培养起良性而坚实的演员储备,也没建立起更完善的专业标准。所以我们看见真正的好演员埋没在“流量明星”的光环下,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一次次在这个行业上演。
从“日本制造”到“中国制造”
我们为何反思低价竞争
反观仪器行业,何尝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中国制造向来以“大而不强”的形象展现在国人和世界面前。在一份《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中,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业规模发展贡献率高,其次是结构优化和实体发展,但是得分低的一项是质量效益。中国出口的仪器设备单价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以价格优势取胜,而日德等发达国家更多以质量赢得竞争。同样是取胜,为何我们要反思这种低价竞争呢?它与劣币驱逐良币又有什么内在联系?
拿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举个例子,当时的“日本制造”也同样处于国货不兴的尴尬局面。索尼联合创始人盛田昭夫初访欧美时,参观了大众汽车、奔驰汽车和西门子等公司,感受到了战后德国经济的兴盛。但当他在当地一家餐馆就餐时,服务员告诉他,冰激凌边上用于装饰的太阳伞产自日本。他懊丧地意识到,全世界的消费者在谈到“日本制造”时,会与小饰品和廉价的仿制品联系在一起。同样,当全世界消费者谈到“中国制造”的时候,也会贴上“低价”和“劣质”的标签,这难道不令人感到羞愧吗?
警惕“劣币驱逐良币”
“自主”比“创新”更重要
诚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大内因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但是挖掘下去,我们会发现“创新”其实并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在于“自主”。为何市场上总是充斥着低端仪器产品和劣质仿制品,为何许多仪器企业总是离不开低价竞争?因为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用少的成本生产出相应的产品,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是经营的首要目标。就像对不少明星而言,在一部片子上花费太多时间去琢磨演技,不如多接几部轻松好拍的烂片“圈钱快”。在仪器制造这样一个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花费较多资源去搞研发创新,成本更高,风险也会更大。自主创新所换来的率无法达到他们的获利目标,反倒是制造低端产品更为轻松容易来钱快。更有甚者,仿制其他企业的创新产品,再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严重打击着那些真正愿意为创新投入的企业。久而久之,还会剩下多少企业愿意进行自主创新?如果缺乏遏制,粗制滥造的“劣币”终将淘汰“良币”,整个行业也将变得乌烟瘴气。
与此同时,在仪器行业的招投标中也不乏类似情况。部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促成了低价中标。但是这些低于成本价中标的企业要如何从中获取利润呢?当然只能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制造这些环节压缩成本,用“豆腐渣”应付。去年被爆出的西安地铁电缆事件,发现电缆产品存在偷工减料情况,各项生产指标都不符合地铁施工标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其背后就是低价中标惹的祸。这种牺牲产品质量来达到中标的行为,使得其他企业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如何破局“劣胜优汰”
仪器行业也需要这把“照妖镜”
事实上,从根源上讲,很多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是鼓励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不足导致的。当有些演员踏踏实实磨练演技却在度和收入上败给了“流量明星”,还会有多少新生代演员愿意走实力派的道路,中国演艺圈还会剩下多少好演员,诞生多少好作品。当有的企业将利润拿来搞创新研发、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个别企业偷工减料、假冒仿制也能“过关”,甚至比这些本本分分的企业赚得更多。长此以往,还有多少企业愿意把资源砸在创新研发上面,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又能维持多久。
回过头来我们看《演员的诞生》,虽然伴有争议和负面新闻,但它无疑是目前一个可以展示演艺圈“良币”、驱逐“劣币”的平台。或者就像有的人比喻的那样,它是一台干货检验机和照妖镜。那么仪器行业也同样需要一个足够公正的平台,去破解“劣胜优汰”的畸形局面。所幸当前国家正在积极鼓励制造业发展,为仪器行业也提供了不少政策红利,国产仪器验证评价工作的开展更为籍籍无名的仪器产品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接下来,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劣质仿制产品也将失去谋取利润的空间,可谓是大快人心。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时,只有脚踏实地的企业真正存活了下来。而那些靠投机取巧一时盆满钵满者,则大多陷入债务缠身、纷纷破产,如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中国仪器行业大潮退去,能留在沙滩上的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