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工信部印发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4-05-24 09:11:291055

来源:仪表网

  为切实发挥标准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工信部组织编制了《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提到,到2025年,基本形成能够支撑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20项以上服务型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通用、核心要素、业务类型及融合业态应用相关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提升服务型制造标准公共服务能力,满足服务型制造健康规范发展需要,促进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
 
  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推动我国产业融合化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服务型制造加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亟需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技术基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统筹推进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工作,支撑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建设内容包括:(一)基础通用标准。基础通用标准用于统一服务型制造相关概念,规范服务型制造通用性技术和要求,包括术语定义、管理、统计评价等3个部分。
 
  (二)核心要素标准。核心要素标准用于规范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关键要素,以实现产品服务组合的高效供给,包括产品服务组合、资源池、组织与流程、人才等4个部分。
 
  (三)业务类型标准。业务类型标准用于规范、指导产业实践中的服务型制造创新模式,包括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和其他创新模式等10个部分。
 
  (四)融合业态应用标准。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是指生产组织为满足特定市场价值需求,打破传统产业划分壁垒重塑产业关系,跨界整合相关生产要素,生产同类产品服务组合的新型融合产业形态。这类新业态仍在探索形成过程中,但已成为业态创新的必然趋势,需要在标准体系中予以考虑、加以规范、引导。
 
  融合业态应用标准用于规范引导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的体系架构、术语定义及各类应用场景中的产品服务组合内容等,包括面向生活的服务型制造新业态和面向生产的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等2个部分。

上一篇:江苏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基于光谱法的地表水水质原位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立项公示

下一篇:鼎阳科技重磅调整募投项目,人工薪酬增加9800万元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