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降温至94毫开!“新式”制冷迎来“曙光”

2024-01-18 14:57:5511246

来源:化工仪器网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科技的进步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从火的发现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电力的应用到互联网的普及,每一次科技的飞跃都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可能。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其中低温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一个里程碑。荷兰莱顿大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海克·卡末林·昂内斯,他在一个世纪前的伟大发现——将氦气液化,为人类打开了低温物理世界的大门。从此,超导、超流等新奇的量子效应和现象被科学家们一一揭示,而低温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低温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实现绝对零度的目标似乎仍然遥不可及,这使得科学家们对于低温的追求始终存在一个界限。其次,低温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氦元素全球供应短缺,这无疑给这一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后,传统的制冷技术,如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等,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需求的提高,这些传统的制冷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它们不仅能耗高,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对此,科学家们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们正在尝试突破传统的制冷方式,寻找一种更加高效、环保的替代方案。近日,这一努力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月11日,《自然》在线刊发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苏刚、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培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金文涛等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他们在钴基三角晶格磁性晶体中首次发现了量子自旋超固态存在的实验证据,将材料通过绝热去磁可降温至94毫开,与基于材料微观模型的多体计算结果完美吻合。他们还在超固态相变点附近发现巨大的磁制冷效应,并将其命名为“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该研究有望为破解我国尖端领域中极低温制冷氦资源短缺的“卡脖子”难题提供新方案。
 
  科学家们采用“绝热去磁致冷”的新机制是基于量子物理原理,有望成为未来制冷技术的新方向。与传统的制冷方式相比,绝热去磁致冷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能耗,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大大降低。
 
  绝热去磁致冷技术的原理在于利用特殊材料在磁场变化时产生的热量变化来达到制冷的效果。这种技术不需要使用氦气等稀有元素,因此可以有效解决全球氦元素供应短缺的问题。同时,由于其工作原理是基于量子物理,因此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温度,使得制冷效果更加稳定。
 
  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科学家们表示,虽然这一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但它的出现无疑为制冷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加高效、环保的制冷设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此外,绝热去磁致冷技术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低温物理现象,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对于商业界来说,这一技术的发展也意味着新的商业机会。未来,我们可以预见,采用绝热去磁致冷技术的设备和服务将会成为市场的新宠儿。无论是家用空调、工业制冷设备还是医疗冷冻设备,都将有机会受益于这一技术的发展。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将绝热去磁致冷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工程上的挑战。这需要科学家、工程师和商业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总的来说,绝热去磁致冷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制冷技术的发展。虽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我们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够在未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改变。

上一篇: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研究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中科大团队实现平面内大量程高精度非接触感测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