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肚饱眼不饱? 可能是神经系统在作祟

2022-12-23 16:33:033269

来源:仪器网

  【仪器网 时事聚焦】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候明明吃饱了但是看到想吃的菜依旧忍不住动筷子,有时候明明不饿却还是忍不住去吃零食。一般这种“肚饱眼不饱”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馋,但是“馋究竟是因何产生的”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解释,我们也很难具体的来表达“馋”的程度。而就在最近,《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似乎就“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解读。
 
  “馋”从根本上来解读就是人类对于进食的一种渴求,这种渴求不仅仅停留在进食食物,也可能出现药物或是其他物品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科学家们借助核磁共振成像,对99名参与实验的志愿者进行监测。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给志愿者看了药物和非常可口的食物,并提示他们去想象食用这些东西之后的积极效果与消极效果,并让他们对这些东西进行渴求程度的评分。之后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分析这些神经影像数据,识别神经生物学渴求特征(NCS),其中包含数个脑区,其活跃度可用于预测较高或较低的渴求程度。
 
  这一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对于渴求的神经基础的了解。并且有利于更好的判断对象对于药物或者进食的渴求,也能更有效的避免药物滥用或过度进食的出现,这对于帮助预测药物使用或复发、不健康进食和体重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这项研究还具备非常重要的医疗价值。因为NCS对于预测渴求药物和食物的准确度都很高,因此,借助分析NCS反应,理论上可以识别出对象是否是药物的使用者或者食品的渴求者,并且能够有效的判断这种渴求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研究中还发现,对食物图像的NCS反应可以用于预测其对药物渴求的强度。这不但为临床医学改善现有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更进一步扩宽了神经学研究的道路——“食物和药物渴求共享神经通路”。
 
  结语:有时候,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习惯,背后其实蕴藏着复杂的科学原理,甚至可以深究出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不饿,就是馋”看起来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情况,背后却可以探讨出非常复杂的神经学研究。或许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推进,科学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神经系统,并由此让我们在应对精神问题时收获更好、更合适的解决方法,让未来更加美好。

上一篇:消毒剂浓度越高越好?揭开居家消毒误区(上)

下一篇:成本降一成 人工智能让建筑物冷却更节能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