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的健康知识是真的吗?” 浅谈科学素养
- 2022-11-14 16:09:044074
来源:仪器网
【仪器网 时事聚焦】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远比我们想的还要快,而在这些信息中包括不少所谓的“健康知识”教我们如何生活的更加健康,并且许多人也非常乐忠于去了解践行这些“知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些从互联网或是其他渠道传播开来的“健康知识”,真的都是准确的吗?
相信稍微有些科学常识的人应该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这个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知识与谣言在信息传播中是并存的,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就会有谣言伪装成“健康知识”影响一部分人的生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如今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健康越关注,越匪夷所思的伪健康知识却越容易被接受。
而更糟糕的是,许多时候大众并不能正确地辨别这些伪健康知识,例如“人体需要排宿便清肠毒”“发烧要捂捂汗”“奶白色的汤更有营养”“戒糖会延缓衰老”等等。而这恰恰从层面反映了一个问题——科学素养。
什么是科学素养?公民素养指的是公民具备的科学素养,包括了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四个方面,而科学素养的本质是让公民能够借助科学完成对事物的分析判断,以及具备使用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科学素养是国民素质的一部分,国民科学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而科学素养的提升又和教育工作以及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是影响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经济则是支撑科学素养提升的驱动因素。如今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国民经济基础不断提升,教育便成为了关键。
不过,科学素养中需要的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上的教育,更多的是国民教育。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环节——科普。科普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方式,科普能够让更多无法进入课堂的人,也能了解到科学知识,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但比较糟糕的一点是,科普工作的推进也让伪科学地传播有了可乘之机。简单地说,大众不一定有用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因此许多时候伪科学也会以伪装成科普的方式进行传播,伪健康知识自然也在其中,这也就使得科普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既要完成本职的科普工作,还要想方设法用证据去推翻伪科学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原因。
因此,科学素养的提升,真正的难点其实在于长期的推进,并且需要网络监管的支持。同时如何通过大众满意的方式,纠正已经不被信任的,扭曲的“专家文化”也是确保科学素养普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