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忘返”的美食里隐藏的“禁果” 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 2022-03-29 10:51:142051
来源:仪器网 作者:羊舌木
【仪器网 时事聚焦】近日,庆法院对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非法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罪案件进行公开宣判。这是一对在余庆经营餐饮店的夫妻,在经营牛肉粉店中,他们通过不法渠道获取罂粟果与其他中药材一起混合后打成粉末,添加入牛骨汤中,用来给牛肉粉“提味”,以便招揽顾客。两人分别被余庆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各并处罚金7000元。
事实上,这种往对外销售的食品中加入罂粟壳的现象并不算少见。2022年1月,警察在四川省某县的一家羊肉店的厨房弄堂里查获罂粟果若干,其汤料检测结果也含有罂粟成分;3月10日王某在经营卤制品店期间,为提高菜品销售量,在加工卤制过程中添加罂粟粉、日落黄等非食用物质的方式制作有毒、有害食品并公开售卖。
具有止咳防泻功效的良药也能“置人于死地”?
其实,罂粟也并非“罪大恶极”。这种原产自南欧的植物,在我国许多地区有关药物研究单位中都有栽培,是我国允许的中药成分,有着敛肺、涩肠、止痛的功效,常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在我国古书中也常有记载,“收敛肺气,止咳嗽,止大肠下血,止日久泻痢赤白”“蜜炙止嗽,醋炙止痢”,说的都是罂粟壳的药用功效,若是善用罂粟壳,其实也不妨是一味良药。像是我们常用来止咳的正规、合格的枇杷膏中,其实就是含有罂粟壳,主要是用来镇咳,其药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均有保障。
但由于罂粟壳中含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那可汀等生物碱类物质,并且具有麻醉的特性,是制作鸦片的主要原料。有许多不良商家,让罂粟壳披着中药的“外衣”,打着买药的旗号,让罂粟壳流入到食品领域中。
尽管罂粟壳的作用并不会像毒品那样直接上瘾,但还是会造成一定的致幻,当中所含的吗啡等物质,会容易使人体产生依赖性而造成瘾癖,对人体肝脏、心脏都有着一定的毒害作用。如果长时间使用含有罂粟壳的食物,甚至会出现犯困、乏力、出虚汗、发冷、面瘦肌黄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时可能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引起精神失常、出现幻觉,有时甚至是会使呼吸停止而死亡!
政策、分析仪器纷纷筑起保护食品安全防线
近几年来,我国连续出台食品安全相关政策,严打添加罂粟壳等非食用物质的行为。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针对个别餐饮消费经营者在火锅中使用罂粟壳的违法行为,将严格依法查处;2011年,国家再次在《加强食品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监管管理的紧急通知》中申明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严厉打击此类行为;刑法中也规定有“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同样,我国也针对火锅食品中罂粟碱等物质的食品安全制定了《DB 31/2010-2012 火锅食品中罂粟碱、吗啡、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该标准明确了火锅中可能出现的罂粟碱、吗啡、那可丁等五种致瘾性生物碱的测定方法。
罂粟壳的各种生物碱多数是以醋的形式存在的,经过酸化水解后成为了强弱不同的生物碱盐而溶于水中,在碱性环境下,这种生物碱盐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掺入食品中的罂粟壳及其水浸物加热酸化水解,滤除杂质,用有机溶剂提取除去脂溶性物质后,就可以用不同方法来定性定量测定。
例如紫外分光光度计能够对罂粟壳乙醇提取液定性测定,可以测定出罂粟壳中总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能够有效排除基质干扰,从而快速确证食品中是否添加有罂粟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则是结合了离子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罂粟壳残留进行检测,罂粟壳中的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因和蒂巴因等成分均能被检测出;薄层色谱是目前研究最活跃、最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灵敏准确,不需要特殊设备并且操作简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有关部门应当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体系,坚决打击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的行为;同样,商家与其在想着如何用歪门邪道来留取顾客,不如实打实在食品本身的味道上做功夫,真材实料才是留住顾客的最快途径;广大民众也应当注意,要加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不用过度惶恐食品安全问题,但平时外出就餐、挑选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店铺,一点发现有疑似的不法行为,要立即报警处理或向监督部门反映举报。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是餐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是对广大消费者认真负责的重要表现,同样,也只有严格把握食品卫生质量,才能更好为国家社会经济提供物质上的保证,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