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两项固定污染源废气测定标准征集意见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两项固定污染源废气测定标准征集意见

2019-09-12 14:05:36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污染源阅读量:1822
我要评论

导读: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使得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仪器网 时事聚焦】众所周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通常公认的三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另一个为烟尘),他们不仅会做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还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使得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
 
  造成大气污染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有色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以及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二氧化硫对人及植物的危害很大,二氧化硫的浓度越高,与人或植物接触时间越长,人或植物受到的危害愈严重。如,二氧化硫进入血液能破坏酶的活动,损害肝脏,引起呼气困难,免疫下降。二氧化硫到一定浓度会使园林植物、紫苜蓿叶等受害。而且二氧化硫还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和硝酸、化肥等生产排放的废气,以及汽车排气。氮氧化物的危害比二氧化硫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氮氧化物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二氧化氮为棕红色气体,具有强刺激性臭味,一氧化氮为无色、无臭,但在空气中很快转变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引起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有害物质,同时也是促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
 
  随着各级地方监测能力的提升,各类便携式烟气光学分析仪器的应用逐步频繁,如紫外吸收法测定 NOx 的分析仪器就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因此需要制订方法标准,以满足污染控防治的需要。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并公布了《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征求意见稿)》、《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征求意见稿)》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有关单位可认真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于2019年10月8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至生态环境部。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紫外吸收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紫外吸收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目前,我国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监测主要采用定电位电解法和非分散红外分析。与这两种方法相比,紫外吸收法具有气体交叉干扰少、预热时间短、分析精度高、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不仅是便携式紫外吸收烟气分析仪在各地监测部门的研究性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在线监测设备也已经被企业所认可。
 
  此两项标准都为发布,是对我国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的补充,也是对我国空气污染监管和治理体系的有效补充。相信随着这两项标准的施行,我国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污染将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污染源普查 环境监测助力精准治污

    据科技日报报道,6月10日,国新办举办发布会,就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相关结果进行通报。本次普查全面调查了全国358万个有排污情况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摸清了全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各类污染源的排放信息,并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为下一步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0-06-12 10:40:31
    2843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