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中国品牌如何扬帆出海?三大战略护航国产仪器

2018-03-15 09:11:493813

来源:中国仪器网 作者:禾春

  【中国仪器网 本网原创】近日,一场“中国品牌走进日本”交流会在日本东京举办,中日双方就正在走向的中国企业如何耕耘日本市场、促进两国经贸交流展开探讨。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的不断升级,一些中国品牌陆续进入日本国内,树立起品牌形象。那么,中国化妆品品牌“出海”之道对于国产仪器来说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呢?国内仪器企业能够学到什么?
 

企业出海
 
  海外大咖垄断市场
 
  中国品牌“出海”犯难?
 
  谁曾想过,起步晚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化妆品,如今居然有勇气进入日本市场,叫板日本本土霸主。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参赞景春海看来,这是出于中国化妆品在产品、技术和市场上的独到之处。虽说只要市场有需求,任何企业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产品销售至海外,可是真正的挑战可能等产品运到货架上才会到来。在经济化背景下,各大产业各大市场无不充斥着竞争。日本是除了欧美等国之外,化妆品行业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再加上东道主效应的加持,中国化妆品想要在日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仪器行业何尝不是如此。在上个月美国化学会(ACS)旗下C&EN杂志发布的2017年仪器公司TOP20名单中,日本岛津仪器稳居第三,日本电子、日立高新、尼康、奥林巴斯等品牌均在排名之列。仪器公司排了前20名,光是日本仪器企业就占了5个席位,令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制造业强国的实力。当然,作为一个本就容量较小的市场,日本并非我国国产仪器“出海”的目标,但是这不代表在其他市场就不会遇上这些仪器大咖。
 
  此前,小编在《印度市场商机无限!中外仪器企业谁能在此“称王”》一文中曾提到,我国国产仪器有意进入印度市场,但是一些欧美日厂商也已经对这片地区动起了脑筋。安捷伦设研发中心,珀金埃尔默收购印度体外诊断供应商,耶拿成立子公司,岛津和沃特世也在积极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已经被垄断,没想到到了海外还是不得不直面他们的挑战!难道国产仪器在市场真的没有立足之地吗?答案当然是“非也”!前文提到的中国化妆品,目前在技术上还是不如日本,但是只要重视研发、对产品品质坚持精益求精,中国品牌就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同样,国产仪器也可以做到。
 
  三大战略铸就“日本制造”
 
  中国仪器企业能学到什么?
 
  既然前面夸了那么久的日本制造业,后文就从“日本制造”的海外发展战略出发,给在海外寻寻觅觅或者有意向出海的中国仪器企业提供一些启示。上个世纪50年代,也就是日本化妆品产业起步的那段时期,“日本制造”也曾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由于国内市场容量小,购买力不足,日本企业开始着眼于拓展海外市场。随后,凭借产品创新力、本土化融合以及成本战略,一批日本品牌在市场上为“日本制造”争了一口气。那么中国仪器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又应当如何运用这三大战略呢?
 
  1、产品创新力
 
  创新不仅是日本品牌出海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国拓展海外市场的动力。虽然近年来有不少人提出,日本已经失去了创新力,但目前岛津、日立为首的日本仪器企业依然以创新能力见长,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而作为我国出海品牌增速快的企业,华为在海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也正来源于的创新能力。中国仪器企业出海要想真正站住脚、实现长远发展,也离不开创新。由于国内企业资金实力一般比较有限,如果独立开展仪器产品的研发,势必会失去成本优势。在此情况下,不妨与当地高校、机构和企业开展校企研合作,减轻在研发上的压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培养客户群。
 
  2、本土化融合
 
  一提到“本土化融合”,很多人可能会想到KFC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而在市场占据更大优势的“金拱门”却没有KFC那么吃香。显然,化战略不等同于本土化战略,在多个市场的成功不一定能够复制到某个国家或地区市场。作为一个来自他国的陌生品牌,中国仪器企业的产品并不具备度,用户接受度可能也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其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生搬硬套到这片市场,必然会导致失败。所以说,本土化融合就是要先洞悉当地市场的用户需求、使用习惯和偏好等等,同时必须适应当地的法律制度、政策标准。比如,为产品添加多语言模式,用户可以自由切换到自己的母语;产品所使用的插头和电压要符合当地标准;按照当地用户使用习惯,适当增加或删减产品功能和配件,推出特别为当地用户设计的产品等等。除了这些基本措施以外,中国仪器企业还可以“入乡随俗”,在当地参加或组织符合当地情境的活动,积极融入产业和社会。
 
  3、成本
 
  众所周知,很多国外普通品牌一到了国内就会提升档次,摇身一变成为品牌甚至品牌。譬如欧洲仅卖1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7.8元)的大众饮品——依云矿泉水,在国内标价超过10元,甚至能卖到几十元。在国外不过是普通披萨店、价格也不算高的必胜客,到中国变成了老百姓眼中的中餐厅。为什么“洋牌子”漂洋过海到了中国,价格会高这么多?仪器产品在国外也可以卖的更贵吗?实际上,这场“漂洋过海”之中多了广告、物流等成本,再加上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国内外的价格差距就拉开了。但是中国仪器企业要“走出去”,显然还不能在价格上提升太多。相比于当地品牌的本土优势,不少仪器企业选择压低价格,主打“价格战”。不过一再压缩利润空间并非长久之计,“价格战”的前提是必须在成本上占据地位。
 
  这些成本可以分为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广告营销成本、企业运营成本等等。在海外发展品牌,广告营销成本无疑是少不了的,物流和企业运营成本能够降低的空间并不大,主要是生产成本上可以多动脑筋。比如,在市场周边寻找合适的原材料供应商,有机会降低物流成本或者原材料成本;将生产工厂设立在劳动密集型区域,尤其是优选拥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流水线,短期来看是成本的增加,但长期来看是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的“双赢”。
 
  小结:一家企业想要打入海外市场,势必要考虑清楚再行动。虽然目前正处于企业“走出去”的热潮,但是更多企业还是应该先来一番“冷思考”。企业在国内市场发展情况如何,出海会影响国内市场吗?到海外拓展市场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企业能够承担得起失败的风险吗?在当地市场的竞争中,企业拥有哪些优势?能够从海外获取期望的回报吗?出海前先想清楚这些问题,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海外市场开拓计划,再一步步去执行三大战略吧。

上一篇:仪器315:扒一扒那些年你经历过的套路(下)

下一篇:仪器315:扒一扒那些年你经历过的套路(上)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