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曦勇创科技有限公司

仪器网免费会员

收藏

消毒及灭菌方法

时间:2014-11-01      阅读:2304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

第三節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
制第三定日次修期訂::86 年02月05日 第四一次修訂:: 95年3月5日 第二五次修訂::9 8年06月10日 壹、 前言
為了安全的醫療設備,對於醫院中重覆使用的醫療物品,都需經過消毒與滅菌
後才能再度使用。不同消毒劑混合使用時,可能因化學反應改變某些化學結構而影
響消毒作用。而不正確或不適當的消毒與滅菌方式會增加醫院不必要的支出。故制
定消毒及滅菌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讓工作人員能正確選擇適當的化學消毒劑以
達到確實的消毒或滅菌效果。
貳、 名詞定義
一、 滅菌:以化學或物理方法消滅所有微生物,包括所有細菌的繁殖體、細菌孢
子、黴菌及病毒,而達到*無菌的過程。
二、 消毒:以化學或物理方法消滅致病的微生物,但無法殺死所有的細菌孢子。
三、消毒劑:指能殺死致病菌之化學品,大都使用在普通物體上,而不用於有生命體。
四、清潔劑:通常為化學品,可降低環境上微生物之含量。
參、醫材分類
根據1968年Spaulding提出,依照感染的危險性將醫療物品區分為三類:
一、 重要醫療物品(crtitical items):(此類物品需要達到滅菌程度)
操作時須進入血管系統或人體無菌組織者,例如外科手術用物、心導管、靜脈
注射器、導尿管、手術植入物等都要*無菌。此類醫療物品多採高壓蒸汽滅
菌,若為不耐熱之醫療物品,則採氧化乙稀或化學滅菌劑滅菌。
二、次重要醫療物品(semicritical items):(此類物品需要達到高程度或中程度
消毒程度)
操作時須密切接觸可能受損的皮膚或黏膜組織,但不進入血管系統或人體無菌
組織者,例如口溫計、氣管內插管、支氣管內視鏡、胃腸鏡、大部份的內視鏡(須
進入血管系統或人體組織者除外,例如:腹腔鏡、關節腔鏡)、避孕器、保險套、
呼吸治療裝置、麻醉器材等需要高程度的消毒,原因是一般完整的黏膜組織可
抵抗細菌孢子的侵入,但對其他類型的微生物如病毒、結核桿菌、或細菌繁殖
體(vegetative bacteria)則無抵抗力。(水療池屬次要的物品,僅須採中程度
消毒即可。)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2
三、非重要醫療物品(noncritical items):(此類物品只需要低程度消毒或清潔程
度)使用時只接觸完整皮膚而不接觸人體受損的皮膚或黏膜者,如便盆、血壓計
墊布單、餐具、床旁桌、病房家俱等,因人體的完整皮膚可有效屏障微生物的
入侵,故只需低程度消毒或清潔即可。
肆、消毒程度和方法
一、高程度消毒(High-level Disinfection)
能殺死細菌繁殖體(Vegetative)、結核桿菌、部份孢子、黴菌、親脂性及親水
性的病毒。
二、中程度消毒(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ion)
能殺死細菌繁殖體、結核桿菌、黴菌、親脂性及部份親水性的病毒,無法殺死
具抗藥性的細菌孢子(如枯草桿菌)。
三、低程度消毒(Low-level Disinfection)
能殺死大多數細菌繁殖體、黴菌和親脂性病毒,無法殺死孢子或親水性的病毒
和具抵抗力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如綠膿桿菌和結核桿菌)。
清毒作用程度之區別:[-]不可以、[±]部份可以、[+]可以可以殺死此類微生物
細 菌 病 毒
消 毒 程 度 微生物
繁殖體 結核菌 胞子
黴 菌
親脂性 親水性
高消毒 + + + + + +
中程度消毒 + + ± + + ±
低程度消毒 + - - ± + -
四、消毒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
1. 煮沸法:
100℃的水中煮10-15 分鐘,微生物均可被殺死,除了部份孢子外。
2. 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
水中加熱75℃持續30 分鐘,可達高程度的消毒。
3. 紫外線消毒法:
紫外線波長於240nm~280nm 時有殺菌的效果,使用時避免灼傷皮膚和
眼睛。紫外線燈殺菌的效果會逐漸降低,須依廠商使用手冊進行定期
維護和清潔。
(二)、化學方法:化學劑消毒法。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3
伍、影響消毒作用之因素
一、濃度
二、溫度
三、酸鹼度
四、消毒時間
五、微生物本性和數量
六、消毒物品表面之清潔程度
七、外物的影響(如水的硬度)
陸、醫院常使用的消毒劑
一、 高程度消毒劑:
可用於殺滅非芽孢的微生物,即可殺死細菌的繁殖體、結核菌、黴菌及病毒。一
般消毒時間至少20 分鐘。常用消毒劑如下:
(一)、2﹪戊乙醛(glutaraldehyde):
如鹼性戊乙醛(商品名:Cidex、Cido-dur、Wavicide)。室溫下浸泡時間
美國FDA 建議依廠牌不同,高程度消毒至少需20~90 分鐘,而3~10小時
可為滅菌劑,需在鹼性環境下才具有殺孢子的效果,若達滅菌須使用鹼性
戊乙醛;戊乙醛之有效zui低消毒濃度為1.0﹪,建議每天使用前要先以濃
度試紙測定濃度,因廠牌不同仍須依廠商說明書建議zui低濃度使用。對環
境有毒性殘存且價格昂貴,不建議用於環境表面的消毒。空氣中含有0.2
ppm 以上之戊乙醛時對呼吸道黏膜及眼睛有刺激性。
(二)、6﹪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
6%~7.5%過氧化氫20℃,至少20 分鐘為高程度的消毒劑;濃度提高到10
~25%可為滅菌劑。3%過氧化氫水溶液俗稱雙氧水,為中程度消毒劑。
(三)、過醋酸(peracetic acid):
過醋酸具有快速廣效的抗菌效果,可快速的殺死細菌繁殖體,黴菌,細菌
孢子及病毒,其分解產物為醋酸、水、氧、過氧化氫,不會傷害人體組織
且無毒性殘留之慮。在低溫下仍有殺孢子的效用。會侵蝕銅、黃銅、青銅、
白鐵,不過可使用添加劑及改變pH 值加以改善。
(四)、鄰苯二甲醛(ortho-phthalaldehyde ; OPA):
0.55%鄰苯二甲醛(ortho-phthalaldehyde; OPA),研究証明其有很好的殺
菌效果,另外的研究証明OPA 與戊乙醛比較,對殺死結核桿菌具有較優的
效果,5 分鐘內可降低105 以上的菌量;此產品於pH3~9 之間有極優的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4
穩定性,對醫療工作人員的眼睛、鼻腔無刺激性,不須要另加活化劑。須
浸泡32 小時以後才可達滅菌,故不可當為滅菌劑。
(五)、次氯酸水溶液(sodium hypochlorite)>1000ppm(0.1%):
次氯酸水溶液俗稱漂白水。一般家用漂白水濃度為5.25%~6%,1000ppm
(0.1%)以上屬於高程度消毒劑,100ppm(0.01%)為低程度消毒劑。因其有
腐蝕作用,不適用於次重要醫療物品的消毒。雖對肝炎病毒有效,但不可
用於內視鏡之消毒。稀釋溶液不穩定,須在使用前才泡製並於24 小時內
使用完畢。
二、 中程度消毒劑:
可用於皮膚消毒或水療池的消毒,可殺死細菌的繁殖體、結核菌、部分黴菌、部
分親水性病毒、及親脂性病毒,對細菌孢子無效。常用消毒劑如下:
(一)、10 ﹪優碘或碘酒(iodine):
1. povidone(polyvinyl-pyrolidone)與碘水溶液(iodine)的混合物
即為臨床上使用之優碘(iodophors)。
2. 可均勻散佈,迅速穿透細胞壁,對皮膚沒有傷害,乾的較慢,消毒
時間至少2 分鐘。
3. 不宜用於次重要性之之醫療物,如內視鏡的消毒。可著色於紡織品
或塑膠品上;對金屬有腐蝕性,對橡膠及部分塑膠有害;遇到物品
上含有機物,會降低其效力。
4. 作用機轉是與核酸及蛋白質產生氧化反應。
5. 洗手消毒劑的濃度為7.5%,皮膚消毒的濃度為10%。
6. Tincture of iodine 用於消毒皮膚、溫度計、血液微生物培養瓶、
水療池;Iodophors 用於外科刷手、開刀前之皮膚消毒。
(二)、70-75﹪(w/v)酒精(alcohol):
1. 對結核桿菌、黴菌、病毒、繁殖體有效,但是無法殺死細菌孢子;曾
有文獻提及Bacillus spp.及Clostridium spp.可於酒精內生存,不
適合當滅菌劑。酒精無法殺死親水性病毒,如B 型肝炎病毒、孤病毒
(echovirus)、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
2. 臨床上常見的包括乙醇(ethyl alcohol) 及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殺細菌濃度範圍為60%~90%(v/v),一般使用為濃度
70%(v/v),低於50%(v/v)即無殺菌效果。濃度超過90%時,消毒殺菌
效果反而不佳,因濃度高會使酒精急速與微生物的細胞壁作用,形成
蛋白凝固層的屏障,使酒精無法進入細胞漿進行脫水及凝固作用。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5
3. 作用機轉是使蛋白質脫水作用及凝固作用,含有機物時會降低其殺菌
作用。
4. 殺菌速度快,不會有色素沉著於消毒的物品上。缺點為易揮發而使濃
度改變;易燃,無持續性之殺菌效果;當物品含有機物時會降低其殺
菌作用;會使皮膚乾燥及刺激感,對黏膜有傷害;橡膠製品會吸收酒
精,而造成變性;會破壞覆有亮漆之物品。
5. 用於皮膚、溫度計的消毒、藥瓶、血液培養品上之橡皮塞、儀器物品
表面。消毒時待乾燥後即可。
三、 低程度消毒劑:
可殺死細菌的繁殖體、部分黴菌及親脂性病毒。一般消毒時間為10 分鐘。常用
消毒劑如下:
(一)、酚化合物(phenolics):
使用時須戴手套,不適用於皮膚傷口之消毒,用於嬰兒室會使嬰兒造成高
膽紅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對HIV 效果不佳。
1. Hexachlorophene:為氯化的酚化合物,只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效。
一般使用濃度為3﹪,已證實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毒性,是屬於處方用
消毒性洗手劑,不作常規使用,於皮膚或黏膜受損時,絕對禁止使用。
因長期使用反而增加皮膚的菌量。抑菌效果不受肥皂及有機物的影
響。作用機轉是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及蛋白質變性,殺菌作用不快,其
優點為持久的抑菌效果。
2. Para-chloro-meta-xylenol:為酚化合物,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比革蘭
氏陰性細菌有效,對結核菌及部分黴菌及病毒有殺菌效果。不同的配
方會影響其殺菌作用,小於5%是安全的作用濃度,通常使用濃度為
0.5%~3.75%。消毒效果可持續數小時之久。在鹼性條件下有殺菌作
用,但可被介面活性劑中和。作用機轉是破壞微生物的細胞壁。
3. Triclosan:為酚化合物,對革蘭氏陽性細菌及大部分革蘭氏陰性細
菌有效,對黴菌及病毒無效。使用濃度為0.3% ~ 2.0%。在皮膚上有
持久的消毒效果,會經由皮膚吸收,短時間使用並不會引起過敏或有
毒性,有機物對其消毒效果的影響不大。作用機轉是破壞微生物的細
胞壁。
(二)、四級胺化合物(quaternay ammonium compounds):
目前已不當消毒劑,僅當清潔劑。
(二)、氯胍(chlorhexidine gluconate):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6
1. 具持久抑菌效果,一般為洗手劑,不受有機物之影響(如:血液或膿
液),當有陰性離子界面活性劑、無機陰離子(磷酸根、硝酸根、次氯
酸根等)及其它硬水中的鎂鈣離子,中性肥皂都會影響其抗微生物效
果。
2. 只用於完整的皮膚消毒,對傷口有刺激性,對皮膚角質層有強的親和
力,有很好的持久性,殘留成份的抗微生物效果可達6 小時,是目前
所有消毒性洗手劑中,持久效果的。
3. 用於水療、洗手皮膚消毒、外科刷手。
4. 對結核菌及細菌孢子無效,不可存於鹼性的玻璃瓶,以免被活化不穩
定而喪失殺菌能力,使用時需小心,不要濺入眼睛及內耳,以免造成
傷害。
(三)、較低濃度的次氯酸水溶液(sodium hypochlorite;漂白水):
一般濃度為100ppm。
四、 醫院常用消毒劑之作用程度分類表:
請詳見(附錄一「醫院常用消毒劑之作用程度分類表」部份)。
柒、滅菌方法
一、物理方法
1、蒸氣滅菌法(Steam Sterilization)
2、乾熱減菌法(Dry Heart Sterilization)
3、放射線滅菌法(Radiation Sterilization)
4、電漿滅菌法(plasma sterilization)。
二、化學方法
1、氧化乙烯氣體滅菌法(Ethylene Oxide Gas Sterilization)
2、活性戊乙醛液體滅菌法(Activated Glutaraldehyde Sterilization)
3、過醋酸液體滅菌(peracetic acid sterilization)。
捌、影響滅菌過程之因素
一、時間:滅菌劑與物品須接觸且維持某一特定時間才能有效殺死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種類:有些微生物,例如親水性病毒、細菌的芽胞等較難以殺死。
三、微生物的含量:微生物量少比量多易於殺死。
四、污垢的含量及種類:污物的存在會影響滅菌劑與微生物的作用。
五、某些物品,例如器械關節或卡鎖、油等可提供微生物多一層保護膜。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7
玖、各種滅菌方法介紹
一、蒸氣滅菌法(Steam Sterilization)
(一)、原理:在一定的壓力下,利用飽和蒸氣的熱度及濕度,使微生物之蛋白
質發生變性或凝固,致不能復原,而達到滅菌的效果。滅菌週期
時間短,蒸氣滅菌121℃約45~75 分鐘,對環境無毒性,滅菌鍋
容量大。
(二)、滅菌之要素:
1、壓力:加壓可使水的沸點提高,蒸氣的壓力也可提高;壓力越大則
溫度越高。
2、溫度:須達到某一特定溫度才可殺死微生物。
3、時間:特定溫度維持一段特定時間後,才能殺滅微生物。一般而言,
溫度越高,所需滅菌時間越短。
5、濕度:須達飽和水蒸氣(*相對濕度),即液態水的汽化速度等於
汽態水的凝縮速度下的水蒸氣。
(三)、種類:
1、重力型蒸氣滅菌器(Gravity displacement Sterilizer)
(1)、蒸氣由蒸氣入孔進入鍋內,因為蒸氣之比重比鍋內之空氣輕
,所以蒸氣可經由滅菌鍋上方漸漸充滿整個鍋內,將原本存
在鍋內之空氣排出鍋外,進而達到滅菌效果。
(2)、壓力常設定為15~17 磅/平方吋,溫度為121℃~123℃
(2500F~2540F),滅菌時間則視滅菌物品之材料及包裝而有所
不同,但至少須15 分鐘以上。
(3)、瞬間滅菌器(Flash Sterilizer):
A、為重力型滅菌器之一種,不同於傳統式之重力滅菌器,
以較大之壓力產生較高之溫度,以縮短滅菌所須之時間。
B、常用於手術室器械之緊急滅菌,通常滅菌物品不包裝。
C、採用之溫度為133℃(2700F),壓力為27 磅/平方吋,滅
菌時間為3 分鐘。
2、真空型滅菌器(Prevacuum Sterilizer)
(1)、此種滅菌器內有一抽氣喞筒,可先將滅菌鍋內的空氣抽出鍋
外,使內腔幾乎成為真空狀態,然後再將蒸氣以噴射方式噴
入內腔之中。
(2)、空氣能有效被抽離,以致於能縮短蒸氣滲透入滅菌包的時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8
間,較省時。
(3)、運轉的溫度及時間因機種不同,請依廠商建議使用。
(四)、優點:
1、可信度高且安全又容易的滅菌法:任何能耐高溫高壓的物品,儘可
能以此種方法來滅菌。
2、速度快:能快速加熱及快速穿透布類物品,其滅菌過程所需的總時
間比其它滅菌方法少得多。
3、無毒性殘餘物存在。
4、經濟:是zui便宜且zui易供應之滅菌劑。
5、操作方便:滅菌器有自動控制及記錄裝置,可避免人為操作之錯誤。
6、可使用於液體滅菌。
(五)、缺點:
1、不適用於不耐熱或不耐濕之物品,無法對粉類或油劑物品進行滅菌。
須耐熱、耐濕的器材才可使用此滅菌法。
2、滅菌物品在包裝、裝載、操作及乾燥上須遵行特殊注意事項,否則
會影響滅菌物品與蒸氣之接觸。
3、滅菌時間須受滅菌物品之性質及其裝載情形作調整。
二、乾熱滅菌法(Dry Heart Sterilization)
(一)、原理:利用空氣為代熱媒介,使熱能傳佈在物品表面,再依物品之傳
導作用,使熱透入物品內部而使微生物之蛋白質凝固、燒毀,
以達無菌之效果。
(二)、種類:
1、機械式傳導(mechanical convection)
(1)、利用自然重力,依據熱氣上升,冷氣下降之原理,使熱度均勻
散佈。
(2)、能以電控制溫度,同時有風扇鼓動熱風,鼓動空氣對流,加速
升高空氣濕度、溫度,滅菌效果較可靠。
2、重力式傳導(Gravity Convection)
(1)、使外鍋充滿蒸氣而內鍋不放入蒸氣,靠其外鍋蒸氣溫度之傳導
與幅射的作用。
(2)、此外因溫度較低,須時較長,滅菌效果較不可靠,也較不實用。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9
(三)、滅菌的溫度及時間:
溫 度 時 間
180℃(356℉) 30 分鐘
171℃(340℉) 1 小時
160℃(320℉) 2 小時
149℃(300℉) 2.5 小時
141℃(285℉) 3 小時
121℃(250℉) 6~12 小時
(四)、優點:
1、滅菌作用不限於熱與滅菌物品接觸之範圍:只要熱度傳導得夠達到
足以殺死微生物的溫度,即有滅菌效果。
2、不具腐蝕性或使器械之表面生鏽,亦不會將玻璃表面磨損,對環境
無毒性。
3、花費低。
4、適用於粉類、油劑、凡士林、脂肪、油質懸浮液、玻璃等物品之滅
菌。
(五)、缺點:
1、穿透物品較慢且分佈較不平均。
2、滅菌週期時間長(6~24 小時)。
3、橡膠類、塑膠類及部份布織物易受損害。
4、滅菌溫度高時或時間太久時,足以燒毀物品。
5、包裝之材料須特別限制。
6、滅菌時間、溫度依物品而定。
三、放射線滅菌法(Radiation Sterilization)
(一)、原理:利用γ-ray 或β-ray 之離子化過程的能量轉變成熱及化學能,
破壞微生物的遺傳因子DNA,以達到殺死微生物的效果。
(二)、優點:離子放射線穿透力高。
(三)、缺點:價格昂貴,須特殊儀器、裝備及防護措施。
四、低溫電漿滅菌法(plasma sterilization)
(一)、原理:於真空狀態下,利用電波能量刺激極度活化的氣體,使離子與
分子互相碰撞產生自由基,破壞微生物新陳代謝的功能。
(二)、優點:可在低於50℃下進行滅菌,須使用特殊材質包裝。對環境無毒
性殘存(氧氣及水),滅菌週期短,55~75 分鐘,可處理不耐熱
及不耐濕的醫療器材。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0
(三)、缺點:不適用於植物纖維製品、布單、液體或粉類的滅菌,滅菌鍋之
容量不大,因為滲透力差,對滅菌物品的管徑與長度有限制。
五、氧化乙烯氣體滅菌法(Ethylene Oxide Gas Sterilization)
(一)、原理:利用氧化乙烯(ethylene oxide, EO)之化學作用來干擾微生物
蛋白質正常新陳代謝及繁殖過程而造成微生物細胞的死亡,以
達到殺菌效果。
(二)、特性:
1、氧化乙烯是一種氣態的化學物質,無色、但有特殊氣味。
2、一般儲存在鋼筒內供醫院使用的氧化乙烯為加壓至成液態狀態儲
存。
3、易燃、易爆,加惰性氣體(氟化碳氫化合物)雖可增加其穩定性降低
其可燃性,但因破壞臭養氧層已被禁用,一般不使用純的氧化乙烯,
而以氟化烷或二氧化碳氣體加以混合,以求使用上之安全性。
4、有毒性,需要長時間的曝露,或使用排氣設備,將滅菌時所吸收
之氧化乙烯(E.O)*消散,才能供應使用。
5、對細菌、黴菌、病毒、芽胞之殺滅能力都十分強。
6、此法為低壓、低溫滅菌法。
7、通常用於不能耐高溫、高壓或精密之儀器。
(三)、滅菌之要素:
1、濃度:一般有效濃度為450~1,500mg/L,視滅菌器之種類而定。
2、溫度:一般為49℃~60℃(120℉~140℉),溫度越高,所需時間越短。
3、濕度:維持在40%~80%之相對濕度,理想濕度為50%。
4、時間:隨著濃度、溫度、濕度的改變而不同,若三者之任一項升高,
則所需時間縮短。一般來說,整個滅菌過程從開門到關門約
需3~6 小時,但須注意應視滅菌鍋之種類及廠商說明書而定。
(四)、優點:
1、可處理不耐熱醫療器材。
2、無腐蝕作用。
3、可透過所有之透氣物質。
4、如滅菌品乾燥,則滅菌後物品表面不會有殘留。
5、保存期限較長,廣為商業滅菌品工廠採用。
(五)、缺點:
1、滅菌作用較複雜,過程較難以監視。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1
2、包裝材料須E.O 可滲入者。
3、滅菌時間長。
4、價錢昂貴。
5、滅菌品會吸收毒性,如重覆滅菌則殘留濃度亦會增多。對環境有毒
性殘存,影響工作人員健康,8 小時平均容許濃度為1ppm,
6、須長時間排氣,滅菌週期長。
7、工作人員曝露於E.O 會產生之有關症狀:
(1)、吸入時會使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長期曝露也會刺激眼、鼻,
並引起噁心、嘔吐、頭痛、神經失調、呼吸困難等症狀。
(2)、皮膚接觸氧化乙烯時,會引起皮膚的燒灼感,甚至產生水疱、
眼睛接觸到氧化乙烯會使眼睛受傷。
(3)、潛在性影響:見致癌性,其影響會因大量、長期吸入或接觸氧
化乙烯所致。
(六)、滅菌之器材:不耐熱、不耐濕之塑膠類、玻璃、金屬、內視鏡、布類、
紙。
(七)、包裝材料:
1、適宜:聚乙烯、不織布類、紙類、羊皮紙、紙及塑膠紙之混合包裝
袋。
2、不適宜:尼龍、玻璃紙、氯化聚乙烯、蛇形管、金屬及布類、多元
脂及過厚(0.5cm 以上)之塑膠膜。
(八)、中毒之緊急處理:
1、吸入氧化乙烯時應立刻離開到空氣新鮮處,並使病患保持溫暖與
安靜,如有任何症狀則送醫。
2、若氧化乙烯噴濺到身上,立刻到浴室脫下衣鞋,沖洗皮膚至少十
分鐘。沾到氧化了烯的鞋子須丟棄,衣服必須洗淨後才可穿。
3、若氧化乙烯噴濺到人臉,立刻用水沖洗臉及眼十五分鐘。
(九)、排氣處理:
1、物品經過氧化乙烯滅菌後,必須將物品所有吸收及存留的氧化乙烯
排出,才能安全使用。
2、驅除殘留氧化乙烯所需的時間,因空氣流動度、溫度、物品本身吸
附毒性之能力及包裝物品之用物等而有所不同。
3、排氣時間:
以PVC(Polyvinyl Chloride)所需排氣時間為例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2
(1)、室溫-7 天
(2)、50℃-12 小時
(3)、60℃-8 小時
六、活性戊乙醛液體滅菌法(Activated Glutaraldehyde Sterilization)
處理不耐熱醫療器材,對金屬腐蝕性低,在有效期限內可重複使用。滅菌時
間長,3 至10 小時,對環境會有毒性殘存(<0.2ppm),只能使用浸泡滅菌法,
且要無菌水沖洗,無法使用生物指示劑來監測,且須每日監測液體濃度,以
免影響滅菌效果。
七、過醋酸液體滅菌(peracetic acid sterilization)。
經美國FDA 核可之滅菌劑:
(一)、含7.35% hydrogen peroxide 與0.23% peracetic acid 成份,其滅
菌時間為3 小時,高程度消毒時間15 分鐘。
(二)、含1.0% hydrogen peroxide 與 0.08%peraceticacid 成份,其滅菌時
間8 小時,高程度消毒時間25 分鐘。
(二)、含0.2%peracetic 搭配內視鏡洗滌滅菌機,可加熱至55~56℃,其滅
菌時間為12 分鐘,整體滅菌程序時間短,約30 至40 分鐘,對環境
無毒性殘存(醋酸、氧氣及水),不影響工作人員健康,適合任何材質
及器械。不適用於鋁製品或鋁合金,會破壞表面金屬光澤,只能使用
浸泡滅菌法,無法使用生物指示劑來監測,每次只能處理少量物品。
八、各種滅菌方法之原理及用途:
請詳見(附錄二「各種滅菌方法之原理及用途」部份)。
拾、滅菌之品質管制
一、影響滅菌效果的因素
(一)、滅菌前器材之處理、包裝、裝載。
(二)、滅菌設備的操作。
(三)、滅菌過程中,滅菌性能的變化。
(四)、滅菌後物品之儲存。
(五)、滅菌器性能之維護及保護。
二、醫療器材滅菌前之準備
(一)、醫療器材之洗滌:
1、凡是需要重覆使用之器材滅菌前必須先清洗乾淨。
2、清洗、去污後應以蒸餾水沖洗。
3、所有器材洗滌後都應拭乾或晾乾。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3
4、清潔劑的使用,宜選擇低泡沫,易沖洗,潤濕且酸鹼度是7.0~8.5
(PH 值)者為佳。
(二)、滅菌物品之包裝:
1、包裝材料之選擇:
(1)、具有通透力良好的包裝材料,使滅菌劑能充分透入包中。
(2)、具有良好的釋離力,使滅菌劑在滅菌完成後,能驅離滅菌物品,
不致殘留於滅菌包中。
(3)、能將滅菌品*地,而且很容易地包住。
(4)、自外表能很容易知道包內的東西及是否己滅菌。
(5)、能阻隔微生物、灰塵、濕氣等。
(6)、觸摸、搬運中不易造成撕裂或破孔。
(7)、不同壓力及濕氣下,仍能保持包裝之完整。
(8)、滅菌品很容易取出,不致於污染。
(9)、合乎經濟原則。
2、滅菌包之大小不可超過12 吋×12 吋×20 吋,重量不得超過12 磅。
3、盆子、托盤及金屬用品,不得混在包布之包裹內滅菌,以免影響包
布蒸氣之滲透及阻礙包布之乾燥過程。
4、盆與盆之間,須以布巾隔開,以促使蒸氣能*透過所有的表面。
5、凡屬布類用物,其質料宜採易吸水之細棉布,每次滅菌前都應洗滌
乾淨,保持布質彈性,使蒸氣能*的滲透,才能達到滅菌之效果。
6、如用紙袋包裝應保證封閉性。
7、正確的包裝步驟:檢查→摺疊→分類→包裝及標示→滅菌及貯存。
(三)、滅菌過程物品之裝載:
1、物品之放置應保持適當間隔。
2、物品之裝載應避免與鍋壁之上壁及左右兩側接觸。
3、易於留住水份之物品,放在滅菌鍋內之邊緣,以避免水份之凝聚。
4、避免將金屬物品放置在其他物品布包上端。
三、滅菌器的操作:
(一)、滅菌器操作人員應接受在職訓練,由訓練良好的專業人員負責。
(二)、依製造廠商之說明,正確操作滅菌設備,不得簡略或更改。
(三)、滅菌器操作人員,應了解各種滅菌鍋及滅菌物品之功能與特性。
四、滅菌系統之監視:
各種滅菌的方法有其不同的檢測方式,依各滅菌鍋廠商的建議,定期進行指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4
示劑的檢測工作。
(一)、機械性測試法(mechanical monitors)
此項監視系統都為簡單的儀表或計量器如:信號燈、計時器及溫度指
示圖表,可測知滅菌鍋內之壓力、溫度及操作時間。當滅菌鍋在運轉
時,這些顯示器都會有指示出現。操作人員必須每次滅菌開始及結束
時,詳細檢查這些記錄表,但此方式無法監視每個布包或器皿之滅菌
效果,也無法真實的指出物品已達*滅菌。因此機械監視只能顯示
機器運轉之性能是否故障。
1、記錄溫度之圖表
2、壓力表
3、真空計
4、監測頻率:每鍋次。
(二)、化學指示劑(chemical indicators)
化學指示劑使用的目的,是要確認滅菌鍋功能及滅菌流程的完整性,
不能證明所有的微生物均己被*殺死,所以化學指示劑只是生物指
示劑的輔助測試劑,無法取代生物指示劑。通常是藉由顏色的變化或
化學指示劑的移動進行判讀,來表示滅菌過程所需之各項條件是否己
符合。當判讀化學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有異時,或化學指示劑未移至可
接受區域時,應將該滅菌包視為未滅菌完成之品項,不可使用。化學
指示劑可放置於布包的內部或外面,型態分為紙片、卡片、瓶裝或膠
帶式。
1、外用化學指示膠帶(external chemical indicators):
凡需要滅菌之物品,每件包裝外貼上指示膠帶,以便區別”已經滅
菌”及”尚未滅菌”之物品。因為個廠牌不一,請依原廠說明書判
讀。
2、內用化學指示劑(internal chemical indicators):
用來檢測滅菌包內蒸氣滅菌的作用情形(如滅菌時間、溫度及蒸氣
接觸情形)。內用化學指示劑必須放在滅菌包的*或蒸氣zui不易
滲透的位置,每一包侵入性物品滅菌包均須放置,非侵入性物品滅
菌包,則每鍋至少有一包放置,每包都放置包內化學指示劑。
1、單一參數包內化學指示劑
2、多參數包內化學指示劑 (二種參數以上)
3、整合性包內化學指示劑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5
(三)、生物培養測試法(biological indicators)
生物培養測試法被認為是zui可信賴之滅菌過程監視方法,因為其可證
實存於指示劑中之非致病性具高抵抗性的活細菌胞子已*被殺死。
藉由生物指示劑的使用,以確保滅菌過程的完整性。選用zui難消滅且
含有一定數量微生物之芽孢作為監測用菌種,藉由其極低的死亡率,
以確知整體的滅菌條件是否符合滅菌標準。測試時需同時作一支未滅
菌生物指示劑的培養, 作為對照組,以檢測生物指示劑的有效性及培
養鍋功能正常與否。對照組所選用的生物指示劑須與監測用的生物指
示劑同一批號。每盒生物指示劑至少需取一支作為對照用,但若使用
頻率很低,一盒生物指示劑使用超過一個月,則每月至少取一支作為
對照用。目前本院使用之生物培養測試法如下:
1、Attest biological monitors
使用內含有培養肉湯之生物測試劑(self-contained biological
indicator),並配合一小型溫度控制培養皿。由細菌室之感染管制
醫檢師負責測試並判讀,於滅菌後放置溫箱中培養,24 小時及48
小時各判讀一次結果,觀察顏色變化,以評估滅菌效果。
(1)、高壓蒸氣滅菌鍋、過氧化氫電漿滅菌鍋和過醋酸滅菌鍋使用
之生物指示劑內含有嗜熱桿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放於鍋內冷點的位置,通常為滅菌鍋
排水口上方。常規性的生物監測頻率,高壓滅菌鍋屬每天使
用者至少每週需執行一次,以每天執行為*;過氧化氫電漿
滅菌可依滅菌鍋製造廠商建議監測頻率,至少每日執行一
次,每次執行為*;過醋酸滅菌鍋每週zui少一次,每日為zui
佳。有植入性醫材時需每鍋作並儘可能等待生物指示劑的結
果確定後,才能發放。
(2)、氧化乙烯氣體滅菌法(低溫滅菌法)使用之生物指示劑內含有
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依滅菌鍋廠商建議置於滅
菌zui困難的位置。每一鍋次的氧化乙烯滅菌都需進行生物監
測。
(3)、滅菌鍋之品質測試當滅菌鍋有以下情形時,需作品質性測試
A.新裝置的滅菌鍋。
B.滅菌鍋經過維護、修理後。
C.滅菌鍋經重新設計或搬遷位置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6
D.依品質性監測的做法,以空鍋的方式,將生物測試包置於滅
菌鍋的排水口上方,連續測試三次,且三次的生物培養結果
都需為陰性,才可確認滅菌鍋安裝、檢修完成。
(四)、執行滅菌性能測試應注意事項:
1、化學包內指示劑及生物指示劑必須放在測試包之zui*位置,或蒸
氣zui不易滲透的地方。(亦稱冷點:Cold Point)
2、測試包之大小為12 吋×12 吋×20 吋(30 公分×30 公分×50 公分),重
量應在10~12 磅之間,包內必須使用純棉的布巾,並經過洗淨,使
蒸氣易於穿透。
3、測試包應平行放置在滅菌器zui難滅菌的地方。蒸氣滅菌器zui難滅菌
處是在滅菌器之前下方,靠近鍋門排水管之上方。而氧化乙烯滅菌
器之*部份則是zui難滅菌的地方。
4、每一蒸氣滅菌器每鍋均須作化學包內測試,每週至少做一次生物培
養測試,每天執行*。氧化乙烯滅菌器,每一鍋次都應做生物監
測。
5、滅菌器故障修理之後,評估滅菌效果,須以生物測試來評估滅菌效
果。
6、選用各種測試劑應考慮其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及有效性。
7、包內測試劑之判讀人員,應接受良好的訓練,*了解整個測試系
統,
才能做正確的判定。
8、各種性能測試結果都應詳細記錄並至少保存3-5 年。
9、滅菌器的操作依製造廠商原廠之說明,正確操作滅菌設備,不得簡
略或更改。以免影響滅菌效果。
拾壹、滅菌物品儲存之感染管制
一、儲存的環境:
(一)、儲存環境應嚴格限制,閒者勿入。
(二)、儲存區應設在滅菌區之旁,是單獨、封閉之地區。
(三)、溫度應保持在18℃~22℃之間,相對濕度應保持在35~75℃間。
(四)、無菌儲存區應保持正壓。
(五)、執行清潔工作應避免激起灰塵的飛動。
(六)、儲存區內之儲存架及運送車應保持乾淨。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7
(七)、滅菌過的物品需使用清潔並加蓋之推車搬運及配送。
(八)、進入儲存品之工作人員應更換規定之服裝、*、鞋套、帽子。
(九)、無菌物品不可放在水槽、水管四周或任何有水的地方,以免造成潮濕。
(十)、所有儲存之物品應離地20-30 公分、天花板46 公分、牆5 公分。
二、 儲存時注意事項:
(一)、物品之儲存應避免擠壓、扭曲、或包裝破損,否則須重新滅菌。
(二)、物品須歸類且標明物品名稱;使用次數較多之物品,應放在易取之處。
(三)、物品之放置,應按滅菌有效日期先後次序排列,先滅菌者先使用,以免
造成過期,而需要重覆滅菌。
(四)、滅菌包與非滅菌包應分開置放。
(五)、滅菌器內取出之物品若呈潮濕狀態,則為非*滅菌,不可進入無菌儲
存區內。
(六)、任何對滅菌有懷疑時,均應以非*無菌的方式處理。
三、 滅菌儲存有效期之認定:
(一)、滅菌物品有效期限主要決定於貯存環境、人員接觸及包裝材質是否能有
效阻絕細菌的侵入,決定安全儲存有效期限(Shelf-life)的長短,應經
實驗測試來決定。
1、一般常用之滅菌物品,以包布包裝者,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
有效期訂為一週,即滅菌日加七天。使用氧化乙烯滅菌物品的有效
期限為1 個月。(疾病管制局建議的滅菌物品有效期)
2、手術室之區域,空氣循環有嚴密之控制,且經常維持乾燥,溫度適
宜,故滅菌有效期訂為兩週。
3、使用次數較少之器材,經滅菌後,用塑膠袋予以密封以防塵,此
滅菌包有效日期訂為一個月。
4、醫療用滅菌密封袋,有效期限為訂為一年。(疾病管制局建議的滅菌
物品有效期)
(二)、每一滅菌包都應註明保存有效日期,在此期限之天數,可以安全使用,
若無標示,則視為污染。
(三)、不常用之物品,可以用塑膠袋做保護性包裹,注意已滅菌物品在封入塑
膠外包裹之前必須加以冷卻及乾燥。
拾貳、滅菌器之維護及保護
一、 內腔過濾網隨時保持通暢。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8
二、 滅菌器內及車架應隨時保持清潔。
三、 每週用磷酸三鈉溶液將排水管沖洗一次。
四、 滅菌器門緣封帶,定期保養,隨時保持清潔。
五、 設備之校正,有關零件之潤滑保養、耗損性零件之更換等必須經常執行,保養
次數則視設備的使用率而定。
六、 預防性保養每年至少執行一次,由醫院中之工作人員執行。
七、 每一滅菌器都應有修護、保養記錄卡。
八、 檢查滅菌循環的記錄器(裝於滅菌鍋上)並將其讀數記錄下來。
九、 維修後之滅菌器應經生物指示劑培養後,確定無菌後,才可再行使用。其維修
記錄至少保存3-5 年。
拾參、無菌物品的使用
一、 使用前之注意事項:
(一)、使用前應檢視滅菌有效日期,如過期不得使用。
(二)、無菌包裝在打開前必須徹底檢查是否完整無缺,並檢視標籤,如有懷疑
或標籤不明者不可使用,視為已污染,須重新滅菌才可使用。
(三)、無菌包裝物品打開或使用後,不可再封起儲存。
二、 使用時保持無菌的原則:
(一)、無菌物品不可接觸到非無菌物品。
(二)、無菌物品要*保持乾燥。
(三)、手或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可越無菌區,且無菌區之邊緣,應視為污染區。
(四)、無菌物應儘量少曝露於空氣中。
(五)、不可面對無菌物品咳嗽及交談,若無法避免面對無菌區說話或咳嗽,應
使用口罩。
(六)、無菌物品的放置一定要保持在視線範圍內(即腰部以上,眼部以下)。
(七)、工作時應面對無菌區,且不可在兩無菌區間穿梭通過。
(八)、無菌覆蓋物放上後,不可再行移動之。
(九)、無菌包掉到地上時應視為已污染。
(十)、對物品滅菌之完整性有所質疑時,則不應使用,應重新滅菌。
拾肆、使用消毒劑與滅菌器之作業步驟
一、 滅菌及消毒前醫療物品的清洗
(一)、清洗之目的: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19
須重複使用的醫療物品於消毒或滅菌之前,都要先徹底的清潔,因為這
些物品已受到患者血液、黏液、膿等體液的污染,而醫療物品表面不乾
淨會阻止化學消毒劑或滅菌劑與微生物細胞的接觸,進一步影響消毒或
滅菌的效果。
(二)、清潔人員作業防護:
1. 由於患者使用後的醫療物品就可能已有潛在傳染性,工作人員在清洗
這些物品時,請遵守院內規訂須先穿戴防護的裝備,如穿防水隔離
衣、戴手套及口罩。若可能被液體濺到眼睛或臉部時,則可再加上眼
罩及面罩。
2. 因消毒劑對皮膚、眼睛、黏膜均有刺激性,工作人員在泡製及使用消
毒劑之前,應有適當之防護措施,如戴手套、口罩及穿防水隔離衣等。
3. 處理外科器械或尖銳物品(如針頭、刀片)應注意避免扎傷。
(三)、清洗注意事項:
1. 清洗時對於一些細微複雜的管道及零件等要徹底清洗乾淨,並以大量
清水沖淨,以免殘留清潔劑,特別是具腐蝕性的消毒劑。
2. 所有需要滅菌物品,洗滌後都應拭乾或晾乾再滅菌。
二、 注意事項
(一)臨床上使用化學消毒劑之前,應先閱讀產品的成分說明、使用時的配製方
法及注意事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正確使用消毒劑並配置適當的濃度。
(二)消毒劑因其成分不同,有不同的殺菌作用,如前所提的次重要醫療物品,
須要以高程度的消毒劑來消毒,才能避免感染的發生。
(三)使用適當的方法可節省人力及消毒劑的成本。
(四)、具傳染性疾患患者,使用過之醫療物品,需先以消毒劑泡消過後才執行
消洗及消毒滅菌的步驟,以減少疾病傳播之機會及確保工作人員及病患
之安全。
拾伍、參考文獻
一、王貴卿、Philip M.Schneider、張瑛瑛等人(2005 年11 月11 日)。如何面對新
世紀傳染疾病?由清潔滅菌做起研習會。地點:台北市萬芳醫學中心國際會議廳。
二、賴玫娟:清潔、消毒與滅菌方法。感染管制實務上冊。台北:藝軒出版社。 2003:
169-22。
三、林明瑩:化學消毒性物質的防護措施(上)。院內感染控制雜誌 2002;12(5):
295-301。
消毒及滅菌方法介紹8-3-20
四、林明瑩:化學消毒性物質的防護措施(下)。院內感染控制雜誌 2002;12(6):
366-375。
五、行政院勞工安全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0 年7 月4 日)勞工安全衛生研
究所:物質安全資料表,摘自。http://www.iosh.gov.tw/frame.htm
六、CDC(2000,July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Division of
Oral Healthare. http://www.phppo.cdc.gov/cdcRecommends/ showarticle.
asp?a_artid=P0000970.
七、藍志堅:清潔、消毒與滅菌。院內感染管制原理與實用 1991.5:151-156。
八、Grady NP ,Alexander ME(2002:August 9) Dellinger P,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MMWR ,1—
10.
九、張瑛瑛:中国台湾滅菌監測措施指引。感染控制雜誌 2004;15(1):27-44。
十、行政院勞工安全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 年7 月4 日)勞工安全衛生
研究所:物質安全資料表,摘自。ttp://www.iosh.gov.tw/frame.htm
十一、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7,3 月1 日)•侵入性醫療感染管制作業準則•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訊網•
摘自http://www.cdc.gov.tw/ct.asp?xItem=6274&ctNode=78&mp=1.pdf。
上一篇: 冷冻干燥原理说明 下一篇: 高精度电子天平的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

下载此资料需要您留下相关信息

对本公司产品近期是否有采购需求?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