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文 | 25年光影交错——卓立两代人追光之旅的启示
时间:2024-09-14 阅读:228
导读
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卓立汉光品牌从横空出世到领*光电行业,让我们跟随仪器信息网的报道,通过卓立两代“追光者”的讲述,开启这场逐梦之旅。
报道内容
25载光影不熄《仪器追梦人》卓立汉光合集:卓立两代人的追光之路
一个品牌的塑造,一种精神的形成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过程。卓立汉光在众多品牌当中,绝对是具备“个性”的。他们在世纪之交横空出世,拒绝浮躁与“拔苗助长”,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夯实的奠定基础。这也是卓立25年研发,市场,用户服务始终贯彻的性格——即卓立汉光创始人丁良成先生反复提到的“本分”。
卓立汉光创始人丁良成先生,一位科班出身的“光电人”,彼时在北京光学仪器厂工作的他,深感国产仪器尚未有能够与国际品牌一争高下的产品。因此,一个“顺其自然”的想法诞生,丁良成决定跳出舒适圈,做点中国人自己值得骄傲的事。
往后的十余年,从代理到自研、从光机座到光谱仪,丁良成与卓立初代团队埋头苦干,当谈到早期的企业指导思想和宗旨的时候,丁良成认为:“只是本分的做事、为了市场需求而研发适合用户使用的产品。”
创业之路充满艰辛,起步阶段尤是如此。在丁良成的压力下,卓立的第一批光机座顺利生产出来,当产品拿到第一个客户面前时,他们对初代产品的技术与工艺还有更高的期待,不过依旧原价购买了产品。这对卓立团队与丁良成带来了极大触动,成为卓立做好用户的产品的驱动力。
丁良成还提到:卓立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管是用户还是员工,产品的使用体验与工作体验是重中之重。一家员工的公司,一家让员工拥有创业感,愿意分享成功喜悦的企业会极大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凝聚力,也为个人的力量创造最大价值。因此,在2004年,丁良成与卓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员工持股,成为卓立的主人。
与丁良成先生相处的几个小时,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认为是“涓涓细流般的坚韧”,他谈吐优雅,平静的讲述25载的风云变幻,平坦与艰辛。也正是这种“本分”、“沉稳”的风度,使丁良成与卓立汉光独*魅力。
《光影猎手的一天》——纪录三位卓立人的八小时
“把业务放心的交给现有团队,我会在背后提供必要的支持”,丁良成先生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业务骨干与管理人才的培养。而以张志涛、董磊、陈兴海三人组成的企业管理、销售市场与产品研发团队也做到了不负众望,在各自领域出色的完成管理与业务工作,本期栏目,我们跟随三位卓立人在分别位于北京通州、怀柔,上海的卓立总部,卓立分析仪器,上海分公司。纪录他们的8小时工作,聆听关于卓立主要业务线的发展故事。
卓立汉光现任总经理张志涛先生是市场行销工作出身,对于产品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张志涛首先提到的就是聆听用户的声音,对于企业管理同样如此,聆听员工的意见,与不同业务线的员工保持交流,时刻了解一线动态是张志涛的工作习惯,也为卓立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用户声音,了解企业动向,提供专业建议的窗口。
卓立汉光副总经理董磊先生的一天是忙碌的,用他的话说:“他19年来很少待在办公室,到用户那里,才能快速获得用户需求,向研发团队提供最快速高效的用户反馈,给予服务与支持。”
负责技术研发工作的卓立汉光副总经理陈兴海是卓立汉光的*一位博士,大家亲切的称其为“陈博士”,从最初小规模研发团队到现在逐渐壮大,从摸石头过河到丰富先进的研发经验,陈兴海的工作日常是“本分”中时刻探索新知,卓立的每一代产品都是一次向过去的总结与向未来的挑战。
谈到卓立发展的下一阶段,我们也与负责卓立质量检验,生产把关的邵总,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品牌形象设计,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丁岳总讨论了关于卓立汉光产品交付中的质量把关与标准、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并在卓立汉光25周年系列第三集栏目中,与上述两位负责人与各业务线主管、员工利用问答的形式,展示卓立在日常研发、生产、质检、销售、用户服务环节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宝贵故事,敬请期待!
过去的25年,卓立汉光从崭露头角到享誉国内外的光电仪器厂商,他们用产品与服务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这是一个充满艰险与挑战,但磨练自身的过程,也正是过去的种种阻碍塑造了今天的卓立精神。如今,丁良成先生已经有了新的人生规划,对于卓立汉光的企业管理,业务发展,他更希望交给中坚力量,交给过去值得信赖的老战友们,交给每一位卓立“追光者”,卓立汉光两代掌舵人的星火传承,是卓立精神的最美诠释。正如张志涛,董磊,陈兴海在访谈中反复提到的:卓立的下一阶段,是走向国际化,走向一线*牌的征途,是国产仪器迈向世界的追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