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恒奥德教您如何选购离心机以及使用注意

发布时间:2020-10-21
浏览次数:1035
资料类型doc文件
下载次数72
上 传 人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关 键 词离心机,离心机
资料大小23040
  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人们用绳索的一端系住陶罐,手握绳索的另一端,旋转甩动陶罐,产生离心力挤压出陶罐中蜂蜜,这就是离心分离原理的早期应用。
 
  工业离心机诞生于欧洲,比如19世纪中叶,先后出现纺织品脱水用的三足式离心机,和制糖厂分离结晶砂糖用的上悬式离心机。这些早的离心机都是间歇操作和人工排渣的。
 
  由于卸渣机构的改进,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连续操作的离心机,间歇操作离心机也因实现了自动控制而得到发展。
 
  工业用离心机按结构和分离要求,可分为过滤离心机、沉降离心机和分离机三类。
 
  离心机有一个绕本身轴线高速旋转的圆筒,称为转鼓,通常由电动机驱动。悬浮液(或乳浊液)加入转鼓后,被迅速带动与转鼓同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各组分分离,并分别排出。通常,转鼓转速越高,分离效果也越好。
 
  离心分离机的作用原理有离心过滤和离心沉降两种。离心过滤是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下产生的离心压力,作用在过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液-固分离;离心沉降是利用悬浮液(或乳浊液)密度不同的各组分在离心力场中迅速沉降分层的原理,实现液-固(或液-液)分离。
 
  还有一类实验分析用的分离机,可进行液体澄清和固体颗粒富集,或液-液分离,这类分离机有常压、真空、冷冻条件下操作的不同结构型式。。
 
  日常保养
 
  折叠离心机转鼓机运转前应先切断电源并先松开离心机刹车,可以手试转动转鼓,看有无咬煞情况。
 
  检查其他部位有无松动及不正常情况。
 
  接通电源依顺时针方向开车启动(通常从静止状态到正常运转约需40-60秒左右)。
 
  通常每台设备到厂后均须空车运转3小时左右,无异常情况即可工作。
 
  物料尽可能要放置均匀。
 
  专人操作,容量不得超过额定量。
 
  严禁机器超速运转,以免影响机器使用寿命。
 
  机器开动后,若有异常情况停车检查,时需予以拆洗修理。
 
  离心机工作时是高速运转,因此切不可用身体触及其转鼓,以防意外。
 
  滤布的目数应根据所分离物料的固相颗粒的大小而定,否则影响分离效果。另外滤布安装时应将滤布
 
  密封圈嵌入转鼓密封槽内,以防物料跑入。
 
  为确保离心机正常运转,转动部件请每隔6个月后加油保养一次。同时查看轴承处运转润滑情况,有无磨损现象;制动装置中的部件是否有磨损情况,严重的予以更换;轴承盖有无漏油情况。
 
  机器使用完毕,应作好清洁工作,保持机器整洁。
 
  如何选购
 
  离心机的型号、种类繁多,价格比较贵,选购时应根据工作多方衡量。通常应从下边几个因素考虑:
 
  (1) 离心的目的,分析离心还是制备离心;
 
  (2) 样品的种类和数量,是细胞、病毒,还是蛋白,样品量的大小。根据这些因素决定购买分析离心机还是制备离心机;是低速、高速还是超速;是大容量、常量的还是微量的离心机。
 
  (3) 经济能力:当机型确定后就应考虑厂家及价格,价格和产品的性能是同步的。
 
  (4) 其他细节:如离心操作是否简便,维修是否方便,是否已过时,易损件供应是否方便等问题。
 
  (5) 配套问题:一台离心机不可能同时在低速,高速和超速条件下运行。一般讲超速离心机只限于超速离心,不宜于做高速离心更不宜于做低速离心,同样高速离心机也不宜于低速离心。因此买超速离心机要考虑配备高速离心机,否则发挥不了优势。一般说低速、高速的使用频率较高,而超速离心机的利用率较低,超速离心机仅经常使用的实验室购置或考虑地区性的公用设置。
 
  离心机的型号确定后,就是选购什么样的离心转头。考虑的主要的根据就是样品的容量及离心的条件。通常有水平转头和角转头各一个,或大容量(相对较低速)的转头和小容量高转速的转头各一个即可满足工作中的不同需要,不可追求越全越好,因为离心转头种类很多,许多是相似的,而超速机的转头价格相当昂贵,如果全部配齐其价格要比离心机主机高出好几倍,也没有。由于转头转速的不同价格相差很大。从转速上讲不宜追求越高越好,。有两台离心机的单位可考虑转头型号互补以节省经费。
 
  离心机的管理,从国内多年离心机的使用情况看,各类型离心机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高、超速离心机要求定期检查维修,使用者应详细记录实验状态及维修情况,以保证离心机的安全使用。高、低速离心机由于操作简单,通过阅读说明书,训练离心机操作规程后可以自己使用。而超速离心机结构复杂,工作程序也较繁琐,使用不当易发生事故,特别对离心转头更应谨慎保养、使用。从国内多年使用、管理情况来看,专人保管、操作是仪器处于良好状态的保证。对管理、操作人员应进行培训,使他们不但熟悉操作,而且对仪器也应有所了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