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吉分详解油品的闪点和燃点

发布时间:2020/9/11 13:51:47
浏览次数:1161
  闪点是评价易燃物品着火倾向性的物性数据,燃点是评价易燃物品着火点的物性数据。两者都是以摄氏度(℃)为单位的,且二者相差不多,大致为燃点比闪点高5℃左右,一些很易燃的物品相差的就更少了。以前多用燃点来评价易燃物品的危险性,现在大多使用闪点这一指标了,从消防安全的角度来说,闪点是易燃物品能够被引燃的低温度,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低温度叫做闪点。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低温度。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开口杯法是将油样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进行测定。闭口杯法是将油样放在有盖的容器中加热测定。同一种油,测定的方法不同,其值也不同,一般开口闪点要比闭口闪点高15~25℃。
 
  燃点: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这时,可燃物质的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液体的燃点可用测定闪点的开口杯法测定。一般液体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1~5℃。
 
  自燃:在通常条件下,一般可燃物质和空气接触都会发生缓慢的氰化过程,但速度很慢,析出的热量也很少,同时不断向四周环境散热,不能像燃烧那样发出光。如果温度升高或其他条件改变,氰化过程就会加快,析出的热量增多,不能全部散发掉就积累起来,使温度逐步升高。当达到这种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邮局叫自然燃温度。
 
  在自然温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自燃点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它主要取决于氧化时所析出的热量和向外导热的情况。可见,同一种可燃物质由于氧化条件不同以及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的自燃点。
 
  自燃可分两种情况。由于外来热源的作用,而发生的自燃叫做受热自燃,某些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本身内部进行的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而产生热,这些热在条件适合时足以使物质自动燃烧起来这叫做本身自燃。
 
  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热的来源不同;前者是物质本身的热效应,后者是外部加热的结果。物质自燃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有在常温下发生,有的能在低温下发生。本身自燃的现象说明,这种物质潜伏着的火灾危险性比其他物质要大。在一般情况下,能引起本身自燃的物质常见的有植物产品、油脂类、煤、硫化铁及其他化学物质。如磷、磷化氢是自然点低的物质。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

当前客户在线交流已关闭
请电话联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