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细菌培养检测技术

发布时间:2019/4/28 18:11:06
浏览次数:566

 

细菌培养检测技术 

概述 

细菌的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实验中基本技术之一。大多数细菌均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只有将细菌  培养出来才能对它进行研究和鉴定。 

知识点导航 

一.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人工制品。适宜的培养基能使细菌在体外迅速生长繁殖,便于对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别。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菌用培养基和特殊培养基。 

        (一)基础培养基只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应用广泛,为制备多种培养基的基础,常见的有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二)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腹水或酵母浸膏等有机物,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需要或增菌用。如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基中添加鸡蛋、马铃薯、甘油等。 

        (三)选择培养基利用不同种类细菌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而制成,使分离菌大量繁殖而抑制其它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的抑制剂能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或使其生长不佳,有利于目的菌的检出和识别。选择培养基多为固体平板,用于从标本中分离某些特定的细菌。 

        (四)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某些特定成分,如糖、醇类和指示剂等,用于检查细菌的各种生化反应,以资鉴别和鉴定细菌。 

        (五)厌氧菌用培养基专性厌氧菌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故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半胱氨酸、硫乙醇酸钠等还原剂,降低培养基中氧化还原电势,并应与外界空气隔绝,使培养基本身为无氧的环境。 

        (六)特殊培养基为某些需要在特殊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培养之用。如高渗盐增菌培养基、高渗糖增菌培养基、改良 Kagan氏培养基等。 

二.培养基的制备 

制备一般培养基的主要过程基本相似,包括调配、溶化、调整 pH、过滤、分装、灭菌及检定和保存。 三.细菌检验室的注意事项及无菌技术  细菌培养必须随时为防止污染和病原菌的扩散而进行操作,即无菌操作。

细菌检验室的注意事 项如下: 

        1.细菌的培养应在接种罩或无菌室内进行。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2.用接种环分离和移种细菌时,用前用后均需灭菌处理。一般采用火焰灭菌法。 

        3.从培养瓶或试管培养物中取标本或移种时,在打开瓶口、管口或关闭前,均要在火焰上通过 2~3次。切不可将含菌材料污染台面和其他物体。 

        4.如不慎将试管等打破造成菌液污染时,不要惊慌,应立即报告负责人,然后用3%来苏或5% 石炭酸处理污染台面或地面,至少浸泡30分种。 

        5.工作完毕后,用紫外光灯照射30分钟,或用3%来苏擦拭台面,并清洗双手。 

三、培养法 

根据培养目的和细菌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培养方法。常用的有一般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采用的是二氧化碳培养箱)和 厌氧培养法(采用厌氧培养箱)。 

        (一)一般培养法 一般培养法系指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等在需氧条件下的培养方法,故又称需氧培养法。将已接 种好的置37℃孵箱中培养18~24小时。但标本中菌量很少或难于生长的细菌(如结核分技杆菌)需培养3~7天甚至 l个月才能生长。 

        (二)二氧化碳培养法某些细菌的培养,需要5~10%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才能生长良好。可采用二氧化碳培养箱,它能自动调节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温度,使用极为方便。传统的方法则采用烛缸法,将培养基放入缸内,点燃蜡烛放在缸中,加盖(涂以凡士林)密闭。因燃烧而产生CO2大约占5~10%,基本可满足细菌培养的要求。 

        (三)厌氧培养法厌氧菌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有特殊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应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尽量少接触空气并立刻送检。厌氧菌的培养法可大致分为:①物理学方法:遮断空气法(层积法)、 真空法、空气置换法、厌氧罐培养、厌氧袋法、厌氧手套箱等。②化学方法:焦性没食子酸法、硫乙醇酸钠法、黄磷燃烧法。③生物学方法: 需氧菌共生法、燕麦发芽法。④混合法:真空或气体置换与焦性没食子酸法相结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