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拒绝“指鸭为羊”“指鸭为牛”,鸭DNA检测方法标准出台

2024-03-14 13:57:03865

来源:化工仪器网

  在冰冻的鸭板肉中加入牛、羊肉香精粉,再进一步加工成肉卷,就被当成“牛肉卷”、“羊肉卷”等店铺销售,这就是许多人的“生意经”。近年来,肉类掺假现象一直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仅凭消费者自己的眼睛有效辨别肉类掺假不仅难度很大,结果也不准确。因此,只有精进检测技术,提高鉴别能力,建立一套国际通行的权威检测标准,才能有效打击肉类掺假行为,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消息,由上海海关主导制定的两项ISO标准《ISO/TS 20224-10:2024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10部分 鸭DNA检测方法》和《ISO/TS 20224-11:2024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11部分鸽DNA检测方法》正式获得通过并发布。
 
  动物源性成分精准鉴别是检测食品和饲料中肉类掺假、监控畜禽肉制品真实性的关键手段。自2014年起,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着手制定肉类真实性鉴别的ISO标准,2020年以来,首席专家潘良文研究员带领团队主导完成了食品和饲料中牛、绵羊、山羊、猪、鸡、马、驴、火鸡、鹅等9个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基本覆盖了当前市场消费量较大的畜禽肉种类,对保障全球肉类真实性、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推动肉类食品鉴别和打假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新获通过发布的两项ISO国际标准,将对鉴别鸭肉和鸽肉真实性及打击肉类掺假发挥重要作用。该系列国际标准中建立的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结果不易受到食品加工方式的影响,还可以检测经过热处理的肉制品,检测稳定性、准确度更高。

上一篇:重点关注变压器、锅炉、电机等通用设备,新疆出台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

下一篇:公益诉讼、生态赔偿、流域治理...两会都有哪些立法提案?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