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血荒” 人造血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 2022-12-16 15:31:023235
来源:仪器网
【仪器网 时事聚焦】血液又称为生命之液,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人体血液的比重大约占8%,主要负责物质以及氧气的运输工作,从某种程度来说,血液循环是人体各项机能稳定运行的基础,血液循环一旦停止,人体便会面临严重的代谢障碍,生理各项机能出现异常。此外,当人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10%-30%时,身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严重影响,期间如果不能及时输血,性命则会受到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当人体受到严重损伤或者需要进行大规模手术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为患者进行输血的原因。
但血液又非常特殊。血液表面存在特异性抗原,不同抗原类型会产生排斥反应,因此即便要输血也需要确保血型匹配。而截至2022年11月,人类已经发现了44种血型,其中有的血型非常罕见。这也就导致了有时候即便迫切需要输血,血库中也不一定能够提供足量的匹配的血液。而这种血库血液偏型或告急现象,我们称之为血荒。
血荒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医学问题,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血液成为了救死扶伤的关键,几乎每隔几秒钟,世界范围内就会有人有输血需求。而几乎每年都会有医院间或出现血液短缺也就是血荒问题。遇到这个问题,一般的解决办法是倡导群众无偿献血,并且随着技术发展这些捐献的血液可以通过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之后,按需分配救治更多的人。但是献血有很大的局限性,包括献血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而且很难保证能够顺利弥补上稀缺的血型。
除此之外,即便无偿献血的推广工作顺利,血液的供需难题依旧无法解决。无偿献血是保证临床用血的主要途径,但一次最多献400毫升,而需要输血的患者基本一个疗程就要使用300毫升以上的血液,考虑到本身血库中的血液还存在“保质期”(一定温度条件下,血小板能储存5天、红细胞35天,冰冻血浆可储存1年甚至5年),因此大部分时候血库的补给速度只能勉强跟上消耗速度的,有时候还需要异地调配。而根据此前《全国血站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公布的信息来看,我国目前血液供应仍处于“紧平衡”阶段。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解决血荒难题呢?人造血应该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思路。人造血的核心是具备血液功能并且不会被排斥的物质,从目前已知的方法来看,主要分为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两种。其中现在主流研究方向是采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血液成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人为的操控血液生产,不受血型限制并且产量可以按需扩大。
但与此同时,目前人造血的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储存问题。而其中,比较微妙得一点便是,严格意义上,目前的人造血还并没有在功能完全性上研制出等同于人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物质,自重安全性自然也不能保障,因此也无法进入临床医学实验。甚至,从长期发展来看还需要包含再生医学在内众多技术的进一步推进,才有可能解决。
不过我们也不能自暴自弃,事实上,现阶段许多阶段性成果已经指明了人造血液的可能,尽管道路曲折、过程漫长,但只要研究不断推进,未来,人造血液实现功能性难题上的突破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并且进一步的来讲,如果人类可以攻破血液难题,那么对于研究生命的延续或许会有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