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科学家首次在南极降雪中发现微塑料 新污染物防治迫在眉睫

2022-06-24 17:02:482611

来源:仪器网 作者:吴吴吴

  【仪器网 能源环境】 “微塑料”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发表了关于海水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塑料碎片的论文,并把粒径<5mm的塑料颗粒命名为微塑料(Microplastics)。
 
  此后,微塑料也在越来越多的环境中被发现。2018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团队在全球海洋的最深区域马里亚纳海沟底层海水和沉积物中发现了较高含量的微塑料;2020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伊莫金·纳珀团队首次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发现微塑料……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显示,从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微塑料几乎已经无处不在。那么,作为全球最偏远地区之一的南极能够“幸免”吗?答案是,不能。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Antarctic snow
 
  近日,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Alex R. Aves等人在《The Cryosphere》(冰冻圈)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Antarctic snow》(南极雪中微塑料的第一个证据)的论文,论文称研究人员首次在南极洲的新鲜降雪中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该研究证明微塑料已经渗透进了南极的空气中。
 
  研究人员分别从南极洲罗斯岛的19个不同地点收集雪样,经过研究后他们发现采集到的每个样本中都含有不同浓度塑料微粒。
 
  研究人员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微镜分析雪样,确定了雪样中塑料微粒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其他信息。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了109颗塑料微粒,它们分属于13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其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79%的样品中被发现,是最常检测到的聚合物类型。
 
  微塑料的来源有两种,一是添加在洗面奶、牙膏等产品中的初生微塑料,二是塑料经过碎裂、冲刷、降解等一系列作用下形成的次生微塑料。据研究人员分析,南极洲的微塑料可能来自当地来源和远距离迁移。微塑料向南极环境的直接来源可能是研究站塑料设备的碎片,也包括基地工作人员、研究人员穿的衣服和管理不善的废物;远距离迁移是指微塑料可能是通过洋流的远距离迁移进入南极环境,海洋到大气的交换以及短程和远程大气迁移。
 
  微塑料具有粒径小、迁移性强、比表面积大、易于富集微生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特点。之前的研究表明,生物体暴露于微塑料会导致生长受限,对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和生物功能受损,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也会使细菌、微藻和无脊椎动物的表皮细胞群落可以在环境塑料颗粒上形成,入侵物种有可能因此进入南极地区。
 
  南极雪中的塑料微粒含量代表着南极被塑料污染的程度,该项研究表明,即使是世界上最为偏远的地区,也依然逃不过塑料污染的“侵袭”。这也表明,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资料:Aves, A. R., Revell, L. E., Gaw, S., Ruffell, H., Schuddeboom, A., Wotherspoon, N. E., LaRue, M., and McDonald, A. J.: First evidence of microplastics in Antarctic snow, The Cryosphere, 16, 2127–2145, https://doi.org/10.5194/tc-16-2127-2022, 2022.

上一篇:微生物队立大功:“超级蠕虫”变身“塑料食客”

下一篇:新西兰计划征收“牛羊打嗝费” 背后的原因令全球变“暖”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