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检出微塑料大西洋里还漂着2亿吨 政策+仪器齐发力
- 2020-08-20 11:09:201736
来源:仪表网
【仪器网 能源环境】塑料污染正日益成为一个亟待重视的环境问题。此前,有对野生动物的研究表明,接触微塑料和纳米塑料与不育症、炎症和癌症有关,但目前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尚不明确。现在,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器官和组织可以吸收微量的纳米塑料和微塑料。
研究小组测试了来自肺、肝、脾和肾的47个样本——这四个器官可能会接触、过滤或收集微塑料——这些样本来自大脑和身体组织的存储库,这些存储库是为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而建立的。在将组织样本暴露在一系列微塑料中后,通过质谱仪,他们发现每个样本都含有塑料的痕迹,包括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乙烯(PE)。
而另一项新的研究则揭示了塑料污染已经到达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研究表明,大西洋中塑料的含量是人们之前认识到的10倍之多。
另外,相关研究人员说:“如果我们假设我们在大约200米深处测量到的微塑料的浓度,代表了平均深度约3000米的海底水体中的微塑料浓度,那么大西洋可能会容纳大约2亿吨的塑料垃圾,在这种有限的聚合物类型和尺寸类别中。这远远超过了人们认为的供给量。”
针对塑料污染等问题,我国做出了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部和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其中指出要加强江河湖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防治技术和政策等研究,开展生态环境影响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另外,小编了解到,目前,常用的微塑料鉴别技术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但是两者在检查过程只能对单独的粒子进行分析,并且在进行光谱分析之前还需要在视觉上识别可疑微塑料粒子。而环境样品中微塑料的研究需要分析大量微粒,这导致检测需要消耗大量时间。
高光谱成像技术将传统的二维 RGB 图像与光谱技术相结合,通过将图像上每个空间像素点的光谱特性与对应的空间信息联系,来确定每个像素点所代表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完成对不同样品的详细检测分类。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相比,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同时对大量的样品进行光谱分析,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可以获得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丰度等其他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产品也运用到监测塑料环境污染中,如:来自英国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研究人员劳伦·比尔曼及其同事根据漂浮物吸收和反射的可见光与红外光波长不同的光谱特征,利用欧洲空间局“哨兵2”号卫星提供的数据,训练了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可将塑料从海藻、木质物、泡沫等天然材料中区分出来。测试显示,这一技术的平均准确率为86%,局部区域为100%。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方法有望与无人机或高分辨率卫星联用,实现对海洋塑料垃圾的监测。
后,小编想说,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塑料的肆意使用,才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白色垃圾”。想对塑料“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这一想法并不现实,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只有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和人们的共同努力才是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