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网

登录

敬畏生命 尊敬为医学奉献身体的人

2019-10-14 10:52:195309

来源:仪器网 作者:小王

  【仪器网 生物医药】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入口处安置了一对普通却又特殊骨骼标本。这对标本来自一对已经逝世的夫妇,他们是云南神经外科教授李秉权与他的妻子妇产科教授胡素秋,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这对夫妇十余年来的又一次“重逢”。
 
 
  据了解,李秉权教授与胡素秋教授分别于2005年、2015年逝世,逝世后都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自己的母校昆明医科大学。此次昆明医科大学将他们的骨骼标本安置于生命科学馆入口处表达的是对这对夫妇的敬重与感谢,同时也是对夫妇一生为医学领域的贡献做出的肯定。
 
  回到遗体捐献这个话题,尽管,遗体捐献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有很大的价值,但在传统观念里,遗体往往承载着儿女亲友对一个人的回忆,大多数人会选择埋葬并每年祭拜,从某些程度上是一种孝道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同意死后捐献遗体的人常常被认为具有高尚的人格。
 
  遗体捐献的重要价值便体现在其对于医学科学事业的贡献,而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对于医疗的帮助与对于医疗发展的帮助。
 
  何为对于医疗的帮助?如今,器官移植已经成为了部分疾病有效的医疗手段,但是器官移植的先决条件就是需要有可供移植的器官。事实上,许多人逝世之后,他身体的器官仍然是健康的,比如眼角膜,而遗体捐献之后,这些器官就可以用来救助那些有需要的病人——让生命的辉光在他人身上继续闪耀。
 
  关于对于医疗发展的帮助就更好理解了。对于每个医疗领域的工作者而言,他们肩上承受的是生命之重,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许多时候会决定患者的命运。对于医学行业而言,无论是相关科研设备的研发工作,还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知识学习以及实践积累,容不得疏忽和马虎。也由于这个原因,人体解剖成为了他们医学生涯中重要的一科,而解剖用的人体标本,几乎全部来自于遗体捐献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解剖课老师张黎声曾讲述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大体老师’(对遗体标本的敬称)生前饱受病痛折磨,他留下了这样的心声:医学没有解除我的病痛,甚至未能准确诊断我的疾病,我愿意将我的遗体贡献给医学研究,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从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捐赠者的觉悟与高尚人格。
 
  尽管遗体捐赠和传统观念有些冲突,但是如果从对于生命的尊重角度来看,两者是一样的,遗体捐赠者用自己的方式,为后续治疗技术、手段的发展提供了道路,也为生命的延续提供的机会。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上海教育、央视新闻

上一篇:单细胞分析“显神通” 质谱技术探幽入微

下一篇: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出炉 传递什么信号?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