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污泥案引深思 我国污泥处理亟待产业化
- 2019-05-22 13:22:294575
来源:仪器网 作者:禾春
【仪器网 能源环境】谈到污染治理,很多人的目光都会集中在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上,污泥处理似乎一直都处于被忽略的位置。然而,在污泥产量与日俱增、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的环境下,“污泥围城”的出现已经在警示着城市管理者。加之环保政策不断升级、环保督查不断从严,污泥处理势必将成为新的风口。
廿载蹒跚起步 污泥处理市场前景可期
2000年,可谓是我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的元年。在近12年的起步阶段,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标准及规范,为行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从2013年开始,污泥处理市场开始得到逐步的规划,慢慢走向成熟期。与此同时,我国污泥处理市场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了500亿元大关,预计2018年这一数据将超过600亿。
从企业数量来看,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企业已有几千家,仅2017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就新增了2000家。行业平均毛利率约为30%,重点企业毛利率甚至能达到30-40%。然而,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是一把虚火,看似烈火烹油,实则暗流涌动。大部分污泥处理企业规模较小,分散在各个产业内部,导致市场集中度偏低。尽管在利好政策之下,部分企业能够借着风口快速起飞,但也很难经受住市场的种种考验,不得不折翅败北。究其原因,多是能力不足。
从近期曝光的万吨污泥案不难看到,污泥集中处置的弊端在于污泥处理企业可能存在能力不足的风险。该案件中的涉事企业因处置能力不足,长期堆放18000余吨污泥,对周遭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该案负责人已被刑事立案,但是万吨污泥仍未得到妥善处置,污染仍在继续。无独有偶,十年前也有一家企业将未处置的污泥堆放在临时区域,结果污染了周边的鱼塘、果园和菜田,先后造成三万斤鱼死亡、众多果树田地被毁。事实表明,污泥的胡乱堆放或简单处理必定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污泥处理企业责任重大。
污泥处理如何走向产业化?企业入局需规范
那么,当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企业的发展究竟有哪些阻碍?污泥处理如何才能走向产业化?诚然,当前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的门槛较低,对于企业的准入和退出缺乏一定的约束。由于低价竞争、属地限制、供给错配等问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多数企业欠缺技术支撑。如果要避免企业处理能力不足造成污泥污染风险,必须抓紧进行污泥处理技术的创新,开发出高水平的污泥处理仪器和设备。
虽然当前我国污泥处理方式依然以填埋为主,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但是更加资源化、能源化的新兴处理技术正在成为主要趋势。未来的污泥处理技术主要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循环为主导;大化回收污泥生物质能源和营养物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注重健康安全的保障。各大污泥处理企业不妨朝着这些方向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更多科学仪器和设备。
当然,光有技术没有制度,污泥处理行业依然会是一盘散沙,乱得毫无章法。眼前,污泥处理企业关心的问题不外乎是收费标准。如果要采用的污泥处理技术和设备,势必需要耗费更高的成本,那么收费过低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积极性了。反之,污泥处理费设置得太高,也会给市场带来太大压力。同时,适当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将无资质企业拒之门外。定时考察企业的污泥处理能力,未能达到标准的予以劝退。
为了避免万吨污泥案之类的事件再次发生,各大污泥处理企业也要量力而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来应对高涨的市场需求,而不是浑水摸鱼在风口上瞎转。大潮退去之日,污泥处理行业势必会有一批企业面临倒闭的命运,但是这也意味着这个行业将在大洗牌之后重获新生,真正迈上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