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这半年:寒冬刚过 光伏有了“新玩法”
- 2018-12-03 08:50:491782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作者:筱阳
【中国仪器网 能源环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这项被称为“断奶”的政策出台后,让此前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光伏立刻陷入沉寂状态。一方面,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光伏新增产能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第三季度光伏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整体不容乐观。至于前路如何,没有补贴的全新光伏产业正在阵痛中挣扎走向新生。
作为光伏企业遇到的一个“坎”,“531”新政落地至今已有半年。
《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暂停普通地面电站指标发放”、“分布式光伏规模受限”、“调低上网电价”等严苛的内容,乍听起来,无疑是扼住了光伏行业命运的喉咙。按照新政,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和扶贫电站均由国家层面直接安排和管理。其中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仅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进一步下调光伏标杆上网电价,降低补贴强度。由于该通知落款日期为5月31日,业内称之为“531新政”。
新政刚出台时,业界一片哗然。首当其冲的是除硅料和电池片环节外,产业链产能扩张的速度已经减缓。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前三季度光伏建设运行情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454.4万千瓦,同比下降19.7%。其中光伏电站1740.1万千瓦,同比减少37.2%,分布式则成为“逆”势攀升的典型代表。另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8年前10个月,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同比下滑两成。
这与过去几年的光伏“热”形成了鲜明对比。截至2017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阳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仅105GW,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但在“531”新政下发后,2018年的新增装机预期将进一步下调到25GW,仅占2017年53GW的47%,远低于此前市场预估。2018年上半年,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但到了7月到8月,这一数据则降低至56%—60%区间。
金融机构忧虑重重,光伏上市企业也难掩“乌云罩顶”。从531新政后,新能源公司股价连续急跌甚至跌停,5个月市值损失3000多亿。其中,组件企业形势尤为严峻,净利润率降至1%以下,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大部分光伏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营收、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上均出现了大幅下滑;而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等指标则出现不同程度上升。
这一场光伏业的“寒冬”,终却并不冷。用一位光伏企业家的话说,“‘531’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没有(之前)那么滋润,但还算健康。”光伏领域,资金和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八成以上都是民营资本,民营资本灵活且反应迅速,带动了整个光伏行业的活跃。而以激活下游投资热情,光伏产业上下游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积极地通过“提效”而非以往单纯的“降本”方式来达到目的。
直至11月中旬,A股光伏板块集体回暖,部分个股甚至呈现大幅上涨。很大程度上,这源于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会议释放了较为明确的光伏“十三五”装机规划上调信号。对于2018全年光伏发电量,业内人士预计可能接近40GW,比“531”刚出台时业内预计的“30GW以内”要好得多。不过,关于“十三五”全国光伏装机规划究竟上调至多少,目前仍是未知。而可期的光伏政策环境迎来边际改善,将有效扭转此前‘531新政’带来的市场对光伏产业的悲观预期。“但是平价还是趋势。”
业内普遍预计2022年能够实现平价,而现在正是平价上网的“后一公里”。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报告,新政对于光伏企业的压力将逐渐退去,光伏成本和价格仍将处于“快速下降通道”。接下来的光伏市场将呈现无补贴项目与补贴项目共存状态,同时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心,待相关政策细化后,其有望重新激发下游应用端的投资热情。随之而来的还有行业信心,业界专家指出2019年将有新一轮补贴指标,业界千呼万唤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将正式实施。
2018年是光伏板块下一个五年的起点。对于正处“531”十字路口的产业链而言,光伏祛火是危机,可能也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