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来了!仪器仪表行业奉上“科学大餐”
- 2018-09-17 10:01:453661
来源:中国仪器网 作者:禾春
【中国仪器网 时事聚焦】“创新时代,智慧点亮生活”。2018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是全国科普日,全国各地纷纷组织了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为人们端上一道道“科普大餐”。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国科普工作渐渐形成强大合力,无论是科普机构、科普资源还是科普产业都有了喜人的发展。作为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重要产业,仪器仪表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发展,自然也需要科普的力量。
全国科普日
科学普及:将“不知”变为“已知”
在科学并不发达的时代,仪器仪表作为实用性极强的测量工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后来,随着人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规模不断向高、大、精、尖发展,活动的规模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简单的仪器仪表渐渐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一系列精密仪器仪表相继诞生。它们的制造原理越来越复杂,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与普通人的生活也越来越远。
在普通人看来,从学校课堂中使用的天平、烧杯等教学仪器,到每家每户安装的电表、水表,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仪器仪表设备。他们虽然不一定了解其原理,但是一定知晓其用法,并且张口就说得出名字。但如果问及什么是色谱仪、质谱、光谱仪,大家恐怕会一问三不知。科普工作的作用就是将这种“不知”变为“已知”,更进一步的就是将“粗通”化为“精通”。
提高科学素养 培养仪器人才
可能有人会问,科普就是传播知识,普通人知不知道这些仪器仪表知识有那么重要吗?实际上,知不知道某一类知识倒在其次。“学海无涯”,知识无限,想要做到全知是不可能的。科普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技术,提高科学素质。具体地说,当遇到生活中的难题时,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而不是产生迷信。尤其是当看到类似塑料紫菜、棉花肉松这类谣言时,不会轻信误信,更不会对谣言进行推波助澜。
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科普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得以广泛应用,使科学思想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对于仪器仪表行业来说,意义在于激发人们对仪器仪表领域的兴趣,培养一批热心于行业发展的人才,缓解当前“人才荒”的困境。同时,科普活动也能够让更多人对国产仪器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消弭“国产仪器=质量差”的刻板印象。
开展科普活动 研制科普仪器
为了助力国家科普工作的开展,培养仪器仪表人才,一批人开始踏上科普之路。前不久,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就与当地媒体、学校合作,给一批小学生上了一堂质谱科普课,邀请小朋友们参观体验质谱仪检测环节。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专家褚君浩与刘普霖合著《黑暗中的半壁江山 红外》,在书中科普红外线知识,同时不断呼吁科学家重视科普工作。在社会上,不少地区筹建博物馆、“科普推广体验馆”等场所,并在质监部门、实验室、计量所举办“开放日”活动,让人们体验到科学仪器的魅力。
还有一批仪器仪表企业通过研制科普仪器的方式,为我国科普工作作出贡献。比如,针对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宇宙世界,仪器仪表企业推出各种卫星模型、天文望远镜、天象仪等科普仪器,让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宇宙中各大恒星、行星、星团、星云的运动规律。为了科普生活中的各种科学常识,目前市面上也推出了声控浮球、人体导电、手摇发电、无弦琴等形形色色的仪器设备。这些科普仪器用形象生动的方式为人们简单解释了一些复杂难懂的科学原理,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
有人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社会为舞台、人为主角、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要想把科普这出戏唱好,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还要懂得结合时代和社会背景,将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传达。由于仪器仪表行业当中有很多科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相去甚远,因此很难达到科普的目的。不妨将科学仪器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合起来,告诉人们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科学仪器的帮助。比如,怀疑房间内甲醛超标,可以采用气体检测仪予以检查;担心食物中有农药残留,农残检测仪可以鉴别;路边的河流传出恶臭气味,用水质分析仪可以找出发黑发臭的原因……
当前,越来越多家用检测仪器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想必科普工作又将上一个台阶。相信未来,科普工作不仅能够为仪器仪表行业带来更多人才,还将增强全社会的科学素养,提高大众对谣言的辨识度,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科学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