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呈现热 国内抢位战已然打响
- 2018-07-03 17:18:26170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中国仪器网 能源环境】截至目前,已经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用海水淡化技术提炼出了淡水。我国近年来在海水淡化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产业繁荣的同时,免不了迎来了抢先布局者。
2018年6月28日,新加坡本地的第三座海水淡化厂正式开幕。大士海水淡化厂耗资2亿多元,占地3.5公顷,4月投入运作,每日淡化海水量约为11万多立方米。
据了解,新加坡这个海水淡化厂是当地装配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也就是说,不仅生产的饮用水能够满足20万左右户家庭的一天用水量,其制造的清洁电量也相当可观。
由于地球水资源分布不均,且海水占比较大的缘故,如新加坡这样将主意打到海水淡化上的国家并不少。例如南非,据央视报道,自今年3月以来多地遭遇干旱,供水不足使得重灾区开普敦紧急建起了三座小型海水淡化厂。
但是也要承认的是,开普敦的临时海水淡化厂虽然已经开始向市民供给淡水资源,其价格却是普通自来水的5倍左右。
从中可以窥探到,如今的海水淡化成本依旧很高,这是该技术始终无法大规模普及的主要症结所在。因此,像新加坡这样,建立新能源海水淡化厂就成为了降低成本的其中一条路径。
不久前举行的青岛脱盐大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就海水淡化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欧洲脱盐学会秘书长巴拉班表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炼出了淡水,海水淡化产量年增长率达到了10%,产业蓬勃之态渐起。
实际上,海水淡化产业虽然依旧面临技术难关和成本难关,但是其在水资源不足或者水污染严重的前提下有着无可比拟的补水优势。实践证明,沙特海水淡化产能占20%左右;以色列全国7成以上的饮用水依靠海水淡化。
将近2万个海水淡化工厂分布在世界版图上,GWIDesalData预测,2018年,海水淡化产能将达到每日1.2亿吨以上。可以说,业界对于海水淡化的未来普遍持看好态度,而中国市场近年来在海水淡化领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在脱盐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程东红就声称,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机遇就在眼前。
对于此,江南水务、碧水源、巴安水务、中国能建等一批环保企业早早就搭乘上了这般列车,甚至开始了化布局。
上个月,江南水务才携手几大公司,签约投资海南海水淡化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对象中还有一个国内颇为有名的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商业示范公司,紧跟“新能源+海水淡化”潮流的趋势一览无遗。
碧水源,水处理行业的,继中标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后,又中标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项目。其自主研发的超滤膜(UF)+反渗透膜(RO)双膜法工艺将应用到该项目中,这意味着未来在海水淡化相关项目上也将拥有强劲的技术优势。
还有巴安水务,落成于哈萨克斯坦阿克套的5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正式剪裁,“走出去”的品牌影响力再升级;中国能建与沙特ACWA Power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将深入探索海水淡化领域的强强合作。
诸如此类,比比皆是。无一不在证明,背靠海水淡化发展的热度,我国在这个领域的迈步并不算落后。而且,在环保产业如日中天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无疑迎来了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