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仪器后继无人?呼唤“无问西东”的科学精神
- 2018-01-29 17:03:263204
来源:中国仪器网 作者:禾春
【中国仪器网 本网原创】“只问初心,无问西东”。近期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故事,但这些故事的背后却有着一条若隐似无的传承之线,将人物紧紧相连,将风骨代代传递。作为清华百年校庆献礼片,这部电影传达出了百年清华学子精神,感染着清华学子的同时,也打动了万千观众。
《无问西东》的片名取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它由心而发地用一种致敬的姿态,解构一所百年名校的精神传承。四个故事的主人公同样出自清华大学,同样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终找寻到真实自我。为何不同时空、毫无接触的四个人,会拥有同样的精神内核?这种穿越时空般的惊人契合,就叫做传承。
传承的断层
国产仪器为何后继无人?
谈到传承,笔者不禁想起去年看到的一篇讲国产仪器研发后继无人的文章。几位做光谱椭偏仪的老工程师退休了,产品没人做了,原来的牌子也就没了。老工程师一直不愿意把方法交给别人,没有培养传承人,这项技术也就失传了。网友们纷纷质疑,为何老工程师不愿传承。或许是因为国家不够重视,也或许是因为,没有找到愿意传承下去的接班人。曾有一位老工程师一直在找接班人,可是到了67岁做完后一台机器还是没找到可接班人,后只能把全部工装零件材料和他的半生心血送到废品站。这种技术传承上的断层每每看来,都令人无比扼腕。
在这背后,更令人叹息的是精神传承的断层。自新中国诞生以来,伴随着国内外风云骤变,国产仪器的发展可谓是几起几落,行来艰难。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似乎特别吃得了苦,明明当时的生活条件比现在差得多,有时候吃饱饭都比较艰难,他们却好像有着用不完的力气和热情来搞研发。中国色谱之父卢佩章院士当年同研究小组作了无数次试验和探索,于1953年设计出我国台体积色谱仪。随后几十年来,始终执着于以色谱为主的分析化学研究,还把培养年轻一代作为己任。他告诉过许多人:“中国的科学家应该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心。我不相信一个只追求个人名利的人,能在科学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种不求名利、艰苦奋斗、热爱国家和科学的精神,同样也能在那个年代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身上看到。在那个国家外汇稀缺、酸雨严重、粮食欠收的艰苦岁月里,苏程远、刘开禄、赵云麒三位工程师及其团队排除万难研发出我国台国产离子色谱仪。他们如今已经年逾古稀,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停止研究工作,却依然心系祖国离子色谱技术的发展。还有不少科学家在物质和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一砖一瓦把实验室建起来,看着它一步步成为科研成果颇丰的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从艰苦的时代到现在,他们始终不变的就是这种“无问西东”的精神。
教育的失职
呼唤“无问西东”的科学精神
当这些科学家老去,留给今人的只剩一声叹息。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了,实验设备和资金也充足了,做研发的却不是过去那批人了。前段时间有则新闻批评了一所实验室,里头的实验人员在实验台上吃饭,做实验也不戴手套,处处都是对科学工作的不重视、不专业和不严谨,体现出了人才质量和培养的问题。事实上,现在仪器仪表专业的发展速度处于状态,不到十年的时间,办学规模翻了两番。但是招生和分配的两头热状态没有体现到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上。研发、应用人才的匮乏一直是这个行业头疼的问题,许多企业都对技术人才求贤若渴。每年也有不少人报考仪器仪表专业,真正入这一行、爱这一行的人却少之又少,更别提什么传承了。
这些问题,自然是出在了教育上。有人认为,现在许多理工科基础教学内容抽掉了课程中的灵魂和思想,只剩下一些冷冰冰的公式和数据。这种只见公式不见思想的讲授和学习方式,成为了简单的知识灌输模式,而并不能将科学的魅力传达给新生的一代,也就无法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真正信仰和对科学精神的执着追求。科学精神恰恰是老一辈科学家能够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搞研究的动力来源。比起技术,这种“无问西东”的精神似乎更加难以传承下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东”为何?为名,为利。当时代大潮滚滚而来,国产仪器无论是技术还是精神都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危机。而另一头,“精致利己主义”者还在玩着你追我赶的利益游戏,做着权力的附庸。无论是清北学子,还是其他青年人,能否传承前人的精神,守住前人那份真实和纯粹?